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欺暗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一定是遽伯玉。」衛靈公這下可好奇了,問夫人怎能如此肯定?南子說,遽伯玉正大光明,表裡如一,身為忠臣即使在暗處也不會忽略應有的禮數。衛靈公半信半疑,派人追車證實,果真是大名鼎鼎的遽伯玉。  知道真相的衛靈公故意跟他的夫人南子開玩笑,說她猜錯了,不是遽伯玉,而是另有其人。沒想到夫人非常高興,馬上舉杯向衛靈公敬酒,把他弄得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那位大臣不是遽伯玉的話,有什麼好慶賀的。南子這才說:「以前我以為衛國賢人只有一個遽伯玉,沒想到還有另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現在多了一位賢臣,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衛靈公一聽,很佩服...
肆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恣意作惡為禍。《書經.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傳上.王義方傳》:「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芳名永遠流傳於後世。《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為善則流芳百世,為惡則遺臭萬年。」也作「百世流芳」、「流芳後世」、「流芳萬古」。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演義》第九回:「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三俠五義》第八一回:「你若到了東京,口齒中稍有含糊,不但前功盡棄,只怕忠臣義士的性命也就難保了。」
肝腦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南宋江寧人。性陰險,晚年殘忍尤甚。高宗時為相,挾金人以自重,力持和議,阻止恢復,誣殺岳飛等,一時忠臣良將殆盡,和議乃成。卒諡忠獻,寧宗改諡繆醜。 (2) 殂:音ㄘㄨˊ,死亡。 (3) 介:猶指傳言之人。 (4) 詠:曹詠,南宋人,生卒年不詳。與秦檜交好,官至戶部侍郎,顯赫一時。後秦檜死,貶至新州,不久即亡。 (5) 猢猻:猴子。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181年-234年)[1],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生平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佔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後助劉備敗曹操於...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在《報任安書》中亦透露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責任,更要盡史學家的職責。 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