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8.0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的力量,達成自己所要的目標。 3.故事內容春秋戰國時,鄭桓公欲攻鄶國,桓公認為欲勝鄶國,需剷除其忠臣良將,便遣人造謠鄶國若滅,定賜良田,封爵位,更在鄶國城外設壇將其諸將之名以牲畜的血祭之,對天盟誓而埋之。鄶君不假思索,遣人將埋藏的祭物挖掘出來,誤信謠言,遂將其將殺之,終使鄶實力空虛,桓公見機不可失,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滅了鄶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無 相反詞 無 5.例句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見有人用借刀殺人來處理事情,這種人不結交也罷!
聲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梁章鉅《楹聯叢話.卷四.廟祀下》:「潮州雙忠祠,祀張、許二公,聯云:『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本色語,顛撲不破。」
穩如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吳王心懷不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按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ù jǔ釋義︰猶「按兵不動」。見「按兵不動」條。 01.元.無名氏《開詔救忠.第三折》:「你將那忠臣良將故贓謀,想著你按兵不舉心更毒。」 02.《封神演義.第四回》:「西伯侯姬昌好生可惡!今按兵不舉,坐觀成敗。」
忠孝節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四.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主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也作「忠孝節烈」。
擅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斷獨行,自作主張。《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三國演義》第五回:「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擊。《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斗牛……隨身偏壯忠臣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相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信任,以為可信賴。《史記.卷八八.蒙恬傳》:「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君子即使絕交,也不說一句惡言。《戰國策.燕策二》:「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絜其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