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躁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急躁。《宋史.卷二九一.李若谷傳》:「輕率躁急,無威重,喜以語侵人,獨為王安石知,故既廢即起。」
操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事過於急躁。《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躁。《說文解字.糸部》:「絿,急也。」《詩經.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霹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急的雷火。比喻性情急躁暴烈的人。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俺為甚麼懶上鳳凰臺,羞對鴛鴦浦。則為那霹靂火無情的丈夫。」《水滸傳》第三四回:「那人原是山後開州人氏,姓秦諱個明字。因他性格急躁,聲若雷霆,以此人都呼他做霹靂火秦明。」
體無完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在被殺之列。師纂平日為人,個性急躁,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所以死狀極慘,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膚沒有一處是完好的。後來「體無完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傷慘重。亦用來比喻遭人批評、駁斥得一無是處,面目全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躁。《玉篇.心部》:「懁,心急也。」《莊子.列禦寇》:「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胸狹窄、性情急躁。通「褊」。《廣韻.上聲.銑韻》:「惼,愝惼,性狹。」《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疾行無善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太過急躁,難免草率而不完善。《西京雜記》卷三:「枚皋文章敏疾,長卿制作淹遲,皆盡一時之譽。而長卿首尾溫麗,枚皋時有累句,故知疾行無善跡矣。」
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窄心胸。《詩經.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北史.卷三一.列傳.高允》:「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無也。而前史載卓公寬中,文饒洪量,褊心者或之弗信。」《老殘遊記》第九回:「若佛、道兩教,就有了褊心,惟恐後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說出許多天堂地獄的嚇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急躁。《管子.心術上》:「搖者不定,趮者不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