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朵思,1939年8月出生,本名周翠卿,嘉義人,出版過詩集、小說和散文。  1955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於《野風》,1963年自費由創世紀掛名出版其第一本詩集《側影》,20多年後1990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窗的感覺》、1994年出版《心痕索驥》、1997年出版《飛翔咖啡屋》、1999年出版《從池塘出發》、2004年出版八輯式長詩《曦日》。另有散文集《斜月遲遲》,短篇小說集《紫紗巾和花》,長篇小說《不是荒徑》等。 朵思詩作善於運用意象,詩想豐富,不拘泥於題材限制,也不斷挑戰新的題材,例如《心痕索驥》即是少見以精神醫學入詩,頗受好評...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父親沈永錫,清末秀才,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啓蒙老師是我母親”。茅盾...
吳濁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吳濁流2 生平3 著作4 評論 吳濁流 生平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新竹縣新埔鎮大茅埔人。生於一九OO年,卒於一九七六年,享年七十七歲。十六歲那年新埔公學校畢業,考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那年,新埔、關西、六家等地區,僅僅吳建田一人考取,甚為風光。吳濁流自師範畢業,分發到新埔公學校的照門分校,擔任主任,當年二十一歲。二十二歲時,吳濁流看不慣日本的鴨霸,撰文批評日本的教育制度,二十三歲,即被調職到苗栗縣的四湖公學校。之後吳濁流參加了「苗栗詩社」,但因病回新埔休養一年,接著又參加「大新吟社」。由於吳濁流漢詩的根...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瑛宗,本名劉榮宗(1911年8月25日-1999年9月26日),客家人、臺灣著名作家,被喻為戰爭時期最優秀小說家。目錄1 生平2 文學創作3 著作3.1 出版書籍3.2 期刊、報紙、散篇4 評論、其他5 參考資料 生平   1930年自台灣商工學校畢業,旋即進入台灣銀行界服務。1936年,與李耐女士結婚。1937年,以日文創作的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推薦獎,一舉登上文壇。  此後,龍瑛宗陸續有作品於日本、台灣二地發表,內容包括小說、新詩、隨筆、文藝時評。1939年,加入西...
別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名以外另取的名字。《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也作「別號」、「別字」。
白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詩人白靈。本名莊祖煌,原籍福建惠安,生於台北萬華,讀的是工科,喜歡的是文學藝術﹒現任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詩卷編委,並創辦 [詩的聲光],近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過五年的主編。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華文學獎散文第二名、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觀點  白靈認為寫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活在感覺中」,唯有如此才能去感覺詩的味道。詩與非詩的差異往往就在一二個字之間,什麼樣的文字有詩...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本名陳武雄,另有筆名桓夫,1922年生於台灣南投名間,1938年舉家遷居台中豐原,日治時期台中一中畢業。戰時為志願兵被派至南洋,戰後復員返台。「笠詩社」發起人之一,曾任「台灣筆會」會長。1939年至1943年以日文創作,1958年起以華文創作,以筆名桓夫寫現代詩,以陳千武的名字寫小說。  陳千武就讀台中一中五年級時,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改姓名運動」,日本人透過各種管道,威嚇利誘,要台灣人把台灣姓名改為日本姓名,陳千武在學校帶頭反抗這項政策,因而遭到留校查看的處分,後來更因為...
充棟折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陸文通本名淳,是唐代精通《春秋》的學者,著有《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微旨》等書,對當時和後世學者,影響很大。陸淳死後,門人私諡文通先生,柳宗元寫了一篇墓表來悼念他,內容大意是:一千五百年來,有許多人研究《春秋》,替它注解,發表各種意見,然又彼此互相排擠傾軋。各式各樣的研究書籍,多到用牛馬運書,會把牛馬累得滿身大汗;把書收藏在家裡,又堆滿了整個屋子,實在是多得不得了!後來「汗牛充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籍極多。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論5 評價 生平 陳映真(1937年10月6日- )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為台北縣鶯歌鎮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祖籍福建省安溪縣。筆名「陳映真」原是其早逝的孿生兄長的名字。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曾任中學英文教師、製藥廠經理,參與《文學季刊》及《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曾與七等生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導文學雜誌的先河。後成立人間出版社擔任發行人,1996年...
楊守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守愚(1905年3月9日-1959年4月8日),彰化人,台灣新文學作家。目錄1 生平2 寫作風格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5.1 責任編輯 生平楊守愚(1905年3月9日-1959年4月8日),臺灣省彰化縣人,本名楊松茂,台灣新文學作家。筆名守愚、村老、洋、翔、Y、靜香軒主人、瘦鶴、慕、署人、睦生、街頭寫真師等,為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作家中筆名最多的一位。楊守愚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為清朝秀才,1911(明治44年)年過世,才7歲的楊守愚旋即被母親送進私塾學習漢文,一直到1922年為止,長達11年的時間,因此打下深厚的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