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根基。《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一》:「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文選.曹冏.六代論》:「臣聞公族者,國之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
保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媒人。《金瓶梅》第七回:「婆子聽見,便道:『阿呀,保山!你如何不先來說聲?』」《紅樓夢》第五七回:「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錯,且現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賈母硬作保山,將計就計便應了。」
國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府狀態(anarchy)的環境。主權國家間除了權力的互動,更建構出種種彼此交往的規範,形成國際公法的根基。外交禮儀與國家更迭帶來的承認制度,國家間進行戰爭之程序規範,均由簡而繁,從淺而深,日趨精密。主權國家概念及國際公法的運用,更因為歐洲列強在十九世紀向全球的殖民擴展,散布至全世界。俄羅斯帝國、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印度土邦及東亞的中華帝國,受到西歐列強經貿活動及武力投射的刺激,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了西歐文明發展出來的主權國家互動概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國際關係、主權英文關鍵字: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小水常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細水長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細水長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論是做事或求學,人們通常會犯上兩個大毛病,一是躁進,一是懈怠。躁進則不從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穩,日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動搖。懈怠就是身體和精神的懶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後向諸比丘說法,勸他們修行時要持之以恆地精進,不可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懶散,要像細小的溪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淌流,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終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來「細水長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或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
泥多佛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根基深厚或附益的人愈多,成就也就愈大。《通俗篇.釋道》引《王荊公集重遊草堂寺詩》:「佛古但泥多。李璧注云:『泥多佛大。』」
樹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奠定根基。《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唐.韓愈〈平淮西碑〉:「蔡帥之庭授,於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半路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路出家」之典源,提供參考。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卻說高宗時,建都臨安,繁華富貴,不減那汴京故國。去那城中箭橋左側,有個官人姓劉名貴,字君薦。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薦手中,卻是時乖運蹇,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1>,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買賣行中一發2>不是本等伎倆3>,又把本錢消折去了。 〔注解〕 (1) 不濟:不中用,不行了。 (2) 一發:更加、越是。 (3) 本等伎倆:適宜的工作。
魔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妨礙修行的內在或外在因素。《西遊記》第三六回:「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為貪戀利慾,埋沒了你的智慧,生出無窮的魔障。」
箕裘之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業。
做學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治理學問。如:「做學問須有毅力與恆心,才能日益淵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