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直不彎曲的子。比喻正直的人。如:「這人是個直兒,他是不會接受賄賂的。」
出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衙役事先受到賄賂或得到關照,於犯人受杖刑時,改用棒身擊打,以減輕犯人的疼痛,稱為「出頭」。《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相處得好的,因此反加周全,好生打個出頭兒,不甚利害。」
兒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茶樹的葉柄或嫩莖製作而成的低級茶葉。
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義大利伊斯嘉(Ischia)島之一種舞蹈。舞者十六人至二十人不等,全部為男子但其中一半稱之為「女人」。領導者稱為「伍長」(Corporal)。舞者分成兩個圈子,分向相反方向旋轉,每人左手持一木劍,右手持一短。然後一躍之間,兩圈之舞者互相跳至對方之圈中,並以手中劍相擊,節奏極為整齊。然後雙方再互相跳回自己之圈子,再擊手中之劍。舞時以笛與鼓及舞者之低唱作為伴奏。舞者穿長及膝蓋之短褲及長襪,足著繩索作底之涼鞋,綴假寶石飾物,身披肩帶。「女子」隊戴藍色假寶石,披紅帶。男子隊戴紅色假寶石,披藍帶。以前此舞定於星期一復活節表演,現在則無定期。演出時尚保留一項儀式,即舞者將領導者高舉於劍陣之上,...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法國利茅辛(Limousine)一支古老的牧羊人舞蹈,由二位男子表演(或兩人為一組,有好幾組)。舞者手握一根趕家畜的刺棒,或二米長的掃帚柄,柄中間結一束緞帶;音樂為2/4拍,整支舞從頭到尾都用波爾卡(Polka)舞步。舞者進入成對跳舞時,各握住牧的一端,抵達位置後,彼此面對面,將牧舉高過頭頂。舞分四段:一、每位舞者在高舉的牧下順時鐘方向原地軸轉。二、將牧放低,每逢數第一拍,每位舞者右腳伸過子,變成牧在左手,再以左腳反覆相同動作;這兩個動作要反覆四遍。三、將牧再舉高,舞者順時鐘方向繞半圈。四、同第二段。這四段可反覆許多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原為孟加拉之森達部落(Santal Tribes)的一種劍與盾之舞蹈。常在戰鬥出征之前夕,或勝利歸來之際表演。其後則以易劍。通常在夜間火把照明之下演出。舞者在圓圈中,揮動與盾而舞。在圓圈中心為鼓手。每一舞者身纏腰布,帶腳環與項鍊。在舞蹈中,觀眾則在圈外提米酒,以葉子捲成之管子,將米酒灌入舞者飢渴之喉中。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謔稱擅長跳舞並沉迷其中的人。如:「他學跳舞純粹當作一種休閒活動,不想淪為舞,所以很懂得節制。」
卡林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美國路易西安那州(Louisiana)的黑人,拿木跳的一種模擬戰鬥舞,由於行為野蠻,最後於1843年被州政府的法律禁止。在起源地西印度群島,《卡林達》是由男子裸露腰部跳舞,表演時在頭上平穩頂著一瓶水,只要不小心溢出一滴水,這名舞者就遭取消表演資格。至於千里達的《卡林達》和法屬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的《Caleinda》,所指的是傳統重疊句的《卡力騷》(Calypso)風格舞曲,為黑人在工作時唱的工作歌,歌詞即席而作,主題多為時事,並含諷喻。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指沒有妻室的男子。也作「鰥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訊行刑時所用的棒。《水滸傳》第三十八回:「那兜馱的,與我背起來,且打這廝百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