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流行於中國蒙古、滿、白、彝、土家、漢等族的打擊樂器,又名霸王鞭、金錢、花兒。用長約一百厘米,直徑約三厘米的木或竹竿製作,兩端繫紅綢或布條,各挖四個或五個透明的洞,分別嵌入鐵片或銅錢。演奏時,可單手執單,也可雙手執雙,搖擊或敲擊發聲,敲擊的部位包括手、臂、肩、腰、背、腿、腳等各處,技巧高超的表演者,還可無聲旋轉於手心、腳心、肩頭、背部,故有「耍花」、「耍奏」之稱。常用於民間歌舞,北方稱之為「打連廂」,連廂既是舞具,又是伴奏樂器。
《中國少數民族樂器誌》、《中國音樂詞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西歐的「卡舞」和「偶舞」具有平行的意義,二者都是被利用來當作各式關係系統中某些本體之象徵。某些該類型的舞蹈起初是由真人以儀式或典禮舞蹈方式呈現;而另一些,則由舞者仿偶戲之動作來表演。所謂「卡」(cards或 cartes),有其長遠又曖昧不明的歷史淵源,只要任何宗教系統發展出其複雜儀式之同時,它就存在,因藉由這些宗教內容為素材,便可發展出小型的象徵物或圖像。經由願意去複製或仿造抽象信仰的內容,於是產生了繪製或印刷的圖像。只是,實在不知為何後續發展原屬宗教範疇的行為會和世俗性質的活動扯上關連。曾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塔羅牌(Tarot)有它長遠的傳統,但略可分為兩道源流:一是宗教聖化之內容;二是...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棒衫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8-20mm;雄蟲觸角稍粗而於腹側著生纖毛,雌蟲觸角絲狀;頭部、胸部灰藕色,後胸中央背方具有棕色豎立濃密鱗片;前翅狹長,頂角突出,外緣微鋸齒狀,翅身底色褐色,其上紋路複雜,前中線與後中線各呈粉紅色三線狀,兩線間色調較暗,翅身中段近內緣1/3段具有縱向細紡錘狀白斑,白斑外框黑色;亞外緣線基外側分別參暗棕色暈,其外側達外緣參些許粉紅色暈;後翅主色淡褐色,近外緣色調偏;腹部灰棗褐色。於自然停棲時前翅近前緣1/3段會縱向彎折。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例:看你擎錘擎,像愛尋人相打!(看你拿著鐵錘和木,像要去找人打架!)
側偽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0.7-0.95 mm。頭胸桔褐色,腹部黃色,其中第2-7背板兩側2/3 灰黑色,尤以第2-7節後緣較黑。觸角第1-3節黃褐,第4-9節灰褐色,其中第4-6節基部較淡。各腿節、脛節褐色,脛節基部及亞部黃色,附節黃色。前翅灰色,基部與端部較淡。 頭寬於長,單眼毛短小,單眼間毛 1對,位在後單眼前半部之間。複眼之間生有橫紋。小顎鬚2節。觸角9節,形似前種,第3、4節有叉狀感覺錐,第6節基部內側與第8節基部外側各有一感覺錐甚長,後者超過第9節。 前胸寬,背板有橫紋,後緣角長毛 1對,中央後緣毛3對。後脛節有一距, 長於前、中脛節,跗節2節。前翅上脈毛6支,分開很遠,下脈無毛;前緣基部1...
子煙管蝸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較為粗短。
斑翅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長1.1 mm。頭、胸、足、第2腹節褐色,腹部第3、7-9節淡褐色,第4-6節黃色,背板各有2對褐斑。前翅透明無色,有4條褐色橫帶,以基部一條最寬。觸角第2、6-8節褐色,第1、5節淡 褐,第3、4節黃褐。 頭寬於長,背方有網紋,內有小 點。單眼毛短小。觸角8節,第3、4節有叉狀感覺錐,第6節內側感覺錐伸達第8節末端。 前胸寬,背板不規則的網紋內有小 點,無長毛,後緣毛6對,均短小;中胸背板有橫向之網紋,內有小點;後胸背板直紋內有小點。前翅無微毛,上脈毛19-23支,下脈2-4支。 腹部第1背板平滑;第2背板兩側有明顯網紋,內有小點;第3-6節兩側網紋不明顯;第7節網紋明顯;第8背板後緣中...
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約1.0 mm。體黃褐色或 赤褐色,有紅色素,但腹部末端3節無 紅色素,且顏色較淡。觸角第1節灰黃 色,第2節深黃色,第3-5節淡黃色,但第5節端部較暗,第6-8節暗褐色。前翅 深灰色,近中央有一無色透明帶。足黃 褐色,前足顏色淡於中、後足。 頭寬於長,背方紋路顯著。單眼間距寬,單眼間毛位於後單眼上方之單眼 三角區之外,複眼後無剛毛。小顎鬚2 節。觸角8節,第3、4節外側單一感覺錐短小,第6節內側有一感覺錐伸達或超過第8節末端。 前胸寬,背板有網紋,無明顯長 毛,左右前緣角及後緣角各有1支短毛,後緣中央3對短毛。前翅翅毛微小,前緣毛約38支,上脈毛基部6-7 支,端部3支。 腹部...
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約0.9 mm。頭胸黃褐 色,腹部淡黃色,第2及7、8節背板兩側灰 褐,第3-6背板兩側各有3對灰斑。觸角 淡黃色,第5節端部與第6-8節褐色。 前、中足灰褐,後足腿節褐色,僅基部 較淡;脛節與跗節淡黃,脛節中央淡 褐。前翅基部透明,餘灰色,中央與亞 基部稍淡。主剛毛淡褐色。 頭寬於長,背方有不規則網紋,內有小點。單眼毛短。小顎鬚2節。觸角8 節,第3、4節有叉狀感覺錐,第6節內側有一感覺錐到達第8節基部。 前胸寬,背板有網紋,內有小點,無明顯長毛;中胸背板密生橫紋;後胸背板三角區有網紋,內有小點。前翅無微毛,脈毛極微小。 腹部第2-8背板中央平滑,兩側有網紋;第2、3、7、8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殘酷刑具。以兩根木及繩索夾緊犯人腿部逼供,始於南宋理宗時。《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鐐,曰,曰拶,曰夾。五毒備具,呼謈聲沸然,血肉潰爛,宛轉求死不得。」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六:「夾始於宋理宗時,以木、索並施,夾兩股間,名曰:『夾幫』;又豎堅木交辮兩股,令獄卒跳躍於上,謂之『超』。」也稱為「檀木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