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7.0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手齊額,表示慶幸。《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野叟曝言》第五七回:「沒一個不咋舌驚歎,如醉如夢,額手稱慶,喜欲狂。」也作「額手稱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通「」。《玉篇.部》:「忻,喜也。」《董西廂》卷六:「適鶯聞人語親,忻喜之容見於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禮中走路欲超前長輩時的小步快走。《論語.微子》:「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唐.柳宗元〈植靈壽木〉詩:「前趨問長老,重復嘉名。」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幾步,倚柱而立,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帽子,說秦王既無意把城池償還趙王,他只好把頭、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實上,在《莊子.盜跖》篇中就已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注解〕 (1) 沮:音ㄐㄩˇ,敗壞、破壞。 (2) 成論:定論。 (3) :音ㄇ|ㄠˇ,超越。 (4) 高風:高超的風範。 (5) 忽:輕視、瞧不起。 (6) 務:致力從事。 2、「亮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四.陸雲》引)於穆府君,遠祖彌光。功濟黎獻,澤洽八荒。披圖承禪,襲化軒唐。洪風既振,遐曜休煌。越...
陽春白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歌者唱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反而不受到大眾歡迎的例子,來比喻自己高尚不同於流俗,因此不容易被人了解,才會受到排擠。後來「陽春白雪」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孟郊參加科舉考試,曾經兩次落第不中,後來終於在四十六歲時高中進士。放榜之時正值春天,這時首都長安花團錦簇,人人都上街賞怡人的景致。孟郊也騎著快馬、迎著春風,得意地四處遊覽,一天就看遍了長安的花景。中第加上春天的到來,使得孟郊在按捺不住內心喜悅之下,著手寫了這首絕句,記錄自己的心情。詩裡說到自己一掃過去的鬱結心情,如今志得意滿,真是自由暢快、無拘無束。後來「走馬看花」這個成語就從孟郊的這首詩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抱負實現或遊賞時得意愉快的心情。 + 清朝人吳喬寫了一本名為《圍爐詩話》的書,闡述自己對歷代詩作的看法。他認為:唐詩情意深遠、詞語委婉,所以會有即使品味許久,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義含的...
蒸蒸日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方興未艾、向榮、如日方升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意旨學校提供學生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內涵,培養學生賞其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避免種族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種教育。目錄1 目標2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3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4 多元文化課程目標5 我國發展6 參考書目 目標多元文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五項:1. 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2. 消族種族的偏見與歧視3. 教導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4. 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看世界5. 幫助弱勢族群學生發展其學習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此類教育目標不同於種族優越感教育...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