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采薪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不能打柴。語本《孟子.公孫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後作為生病的委婉之辭,亦可當作對某事件能力不堪負荷時的推卸之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小弟辭家,欲詣帳下,以敘數載間闊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憂,不及徑造。」《蕩寇志》第八回:「實因晚生常有采薪之憂,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翻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陳出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推陳出新」原作「推陳致新」。宋代費袞《梁谿漫志》論及對同朝張文潛〈粥記〉一文「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的看法。起初,他認為這個主張很可笑,但是在看過《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陽虛侯的宰相趙章生病,名醫太倉公淳于意診斷五天後就會死,可是到第十天才死,這是因為趙章平日喜愛吃粥的緣故。又看到蘇軾的書帖上寫:「夜裡肚子餓,吳子野勸我吃白粥,說是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橫膈和調養胃。」才相信張文潛的言論。後來「推陳出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排除老舊的,創造出嶄新的事物或方法。《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列傳》云:范濟奏請宣宗改革幣...
宋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旨及知制誥,曾參與元史的編纂。後來因為長孫宋慎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導致宋濂被謫官至茂州,在中途因為生病而亡於夔州。唐宋古文家韓愈和歐陽修是以文明道者,他們不輕視文章的重要性,認為文章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學習認識道,但到了宋代理學家興起時,就開始提出了文道合一、及作文害道的觀點,強調簡單而不虛華,大大的強調道統的文學藝術風格,宋濂本身也是屬於文道合一的支持者,但是導致文學形成比較狹隘的態度,像是他評論說自從孟子死後,這世上就沒有文,這一點就顯得太過偏激。雖然宋濂觀點如此,但他的散文依然寫的十分簡潔典雅,整體看來...
症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時,所產生的種種異常身心狀態。如:「咳嗽、盜汗、午後發燒等是肺結核病的症狀。」
虺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病、生病,多指馬而言。《詩經.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羞殺我老馬虺隤,那盜狗共鳴雞,都碌碌因人跛躄。」
語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佛家祖師說法時,僧徒直接記載問答口語,以白話敘述,不加文飾,稱為「語錄」。後宋代儒者講學,門人弟子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也稱為「語錄」,如《朱子語錄》。宋.陸游〈跋兼山先生易說〉:「郭立之從程先生遊最久,程先生病革,猶與立之有問答語,著於語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呼吸道、口腔或喉嚨表面排出的黏液。可能含有唾液、膿、微生物、血液或吸入的微粒等。平常量少,肺部或氣管生病時,量則增加。如:「吐痰」、「濃痰」。
厭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虛弱生病的樣子。元.白樸《東牆記》第一折:「早是這兩日茶飯不進,厭厭瘦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是王氏生來嬌怯,厭厭弱病嘗不離身的。」也作「懨懨」。
張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協,字景陽,河北安平人,西晉文學家,與其兄張載齊名,曾在西晉當過官,後來天下大亂,張協便棄官而去,擇居在草澤之中,以寫詩自娛。永嘉初年,朝廷徵他出來做官,張協以生病為由,拒絕了朝廷的要求,最後在家中去世。 著作根據《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景陽集》,張協的詩作現存僅13首。詠史詩1首、遊仙詩1首、雜詩11首。他的雜詩似非一時地之作,而多數採用由描繪景象,進而抒情述志的手法。 評價鍾嶸《詩品》將他的詩列為上品,稱其:「晉黃門郎張協,其源出於王粲,文體華淨,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其中「巧構形似之言」指其善於摹寫景物與...
岸然道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