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在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官、居官位。《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明四目,達四聰,末梢頭賢人在位,小人在野,朝綱自治。」
|
遊魚在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魚遊釜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後漢書.卷五六.張王种陳列傳.張綱》裡記載,東漢順帝時,御史張綱得罪了大將軍梁冀,梁冀懷恨在心,於是上書建議將張綱調到廣陵當太守。當時廣陵一地因張嬰等人不滿地方官的壓榨,起兵反叛,並將官員殺害,朝廷派兵征討十多年都無法剿滅。梁冀因此設計張綱到廣陵當官,讓他去送死。別的官吏一聽說要到廣陵,都要求加派兵馬維護安全,張綱卻輕車簡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
|
除惡務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除奸惡必須澈底。《書經.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唐.張說〈故括州刺史贈工部尚書馮公神道碑〉:「當官而行,不避讒慝之口;除惡務本,不求愷悌之譽。」
|
入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朝廷當官。《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三國演義》第四回:「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
如魚在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魚遊釜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後漢書.卷五六.張王种陳列傳.張綱》裡記載,東漢順帝時,御史張綱得罪了大將軍梁冀,梁冀懷恨在心,於是上書建議將張綱調到廣陵當太守。當時廣陵一地因張嬰等人不滿地方官的壓榨,起兵反叛,並將官員殺害,朝廷派兵征討十多年都無法剿滅。梁冀因此設計張綱到廣陵當官,讓他去送死。別的官吏一聽說要到廣陵,都要求加派兵馬維護安全,張綱卻輕車簡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
|
豺狼橫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豺狼當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豺狼當道」原作「豺狼橫道」。「豺狼」是兩種貪狠殘暴的野獸,用來比喻狠毒的惡人。《漢書.卷七七.蓋諸葛劉鄭孫母將何傳.孫寶》中記載,漢成帝時,侯文因為性情剛正,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汙,因此常以身體不適為由,不願出來當官。當時京城首長孫寶很欣賞他,與他結為布衣交後,任他為東部督郵,糾舉轄區內不法之事。有一天,孫寶問他:「現在要開始剷除惡人,轄區內有這樣的人嗎?」侯文回答:「有,霸陵杜穉(ㄓˋ)季。」孫寶因為和杜穉季有淵源,不想辦他,便問:「還有誰嗎?」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
|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
在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朝廷當官、擔任職務。《文選.羊祜.讓開府表》:「今光祿大夫李喜秉節高亮,正身在朝。」《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共十六個才子,是有賢德名望的人,分布在朝,任了官職。」
|
咎皆自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咎由自取」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跡: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
|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