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9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趙孟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自宋以後中絕,經他的倡導,才告復興。根據明初宋濂的敘述,趙孟頫早歲臨摹宋高宗的書法,中年後師法鍾與 王羲之、獻之父子,晚年又學李邕的筆法。由這段歷程來看,他早年仍囿於時代而不脫宋人的範圍,直到中年以後,才上溯鍾、王,得晉人的法度。晚年則已由復古逐漸融會貫通,力求新面目,參用李邕的筆法,不再拘泥鍾、王古法而力求改變的明顯徵兆。但由於他的筆法精熟,所以後人對他的批評也集中在「圓熟」上面─批評他的字「姿媚」、「時有俗筆」。但他在書法史上由變古而復古的關鍵地位,卻是無庸置疑的。 集文學與藝術於一身趙孟頫在藝術上堪稱全才,擅...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四四》引)衛稽首,和南近奉敕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衛隨世所學,規摹鍾,遂歷多載。年廿,著《詩論》、《草隸通解》,不敢上呈。衛1>有一弟子王逸少2>,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3>,字體遒媚4>,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王羲之〈雜帖〉。 (1) 衛:衛鑠(西元272∼349),字茂猗,東晉河東安邑人,汝陰太守李矩妻。工書法,尤擅隸書,師法鍾。王羲之少時曾跟他學書法。 (2) 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源,提供參考。 1、「穿鑿」:《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1>,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2>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著有《蘭亭集序》。 簡介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評價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
飲流懷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水思源」之典源,提供參考。 北周.庾信〈徵調曲〉(據《庾子山集注.卷六.郊廟歌辭》引)正陽1>和氣萬類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2>耕植於義圃,君子翱翔於禮園。落其實3>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咎為謀不仁遠,士會為政群盜奔。克寬則昆蟲內向,彰信則殊俗宅心。渭橋有月支抱馬,上苑有烏孫學琴。赤玉則南海輪賮,白環則西山獻琛。無勞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注解〕 (1) 正陽:夏季的方位居南方,故曰正陽。 (2) 黎人:百姓、民眾。 (3) 實:植物的種子、果實。
葉落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張福娘前番要跟回蘇州,是他本心,因不得自,只得強留在彼,又不肯嫁人,如此苦守。今見朱家要來接他,正是葉落歸根事務,心下豈不自喜?」
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妹妹的丈夫。《魏書.卷五二.宋傳》:「少而有志向,喟然謂妹夫張彥曰:『門戶傾覆,負荷在,不銜膽自厲,何以繼承先業!』」《晉書.卷三五.裴秀傳》:「東海王越,盾妹夫也。」也稱為「妹倩」、「妹婿」、「妹丈」。
都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都。三國魏.曹丕〈與鍾書〉:「價越萬金,貴重都城。」
拉朽摧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
雲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雲般密集群聚。《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是四郊士庶雲集,期滿無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