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33.3426 ms
您是否想查詢 折中 折衷 著重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里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來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這種通俗的歌曲來形容那些因為自身程度不夠而無法了解他,進而排擠他的人,表達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悶心情。後來「下里巴人」這句成語被用來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嘆詞。[例]天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撲身向前抓牠。那隻螳螂抓到蟬後,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
混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也作「渾沌」。
2.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唐.孫思邈〈四言〉詩:「一體混沌,兩精感激。」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3.糊塗無知的樣子。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這個養爺老的混沌了,我是劉季真的兒。」《水滸傳》第二四回:「混沌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出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理由,例如信仰、慾望、理論、價值觀等。可構性:故事是在部分和整體之間不停的穿梭構造而成,敘事必具備這種被構造的特性。正規性與裂隙:敘說的可說性,依賴故事生產中必存的「裂隙」,這裂隙就是故事中不明白的東西。參照性:指故事部分和整體之間的參照,而非對自然、物理世界真實的參照。敘事的文類:指人們對敘說文本性質的分類,可當成一種理解方式或表達方式,如瞭解故事是屬於喜劇、悲劇、或高潮迭起的懸疑劇。敘事的規範:規範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時空有所改變,總之,要在一般人理解狀況下,規範才會發生。脈絡敏感性與可協商性:理解敘事者的脈絡,並...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欣欣向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史稿.卷四九○.忠義列傳四.明善》:「百物凋殘,此桂獨盛。願吾民復蘇,欣欣向榮,亦如此也。」就是這種用法。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例]像他這種井底之蛙,還自以為是,真是可悲!
屢見不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常見到,並不新奇。參見「數見不鮮」條。如:「這種怪異的髮型流行久了,也就屢見不鮮,見怪不怪了。」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比喻容易得到。[例]憑他的資歷,這種工作對他而言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