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88.4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讀生(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347 收藏人次:0
  借讀生指的是在某中學或小學就讀,而學籍並不在該校之學生。
  在大陸地區一般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方可借讀:(1)父母雙方從事流動性較大,不夠安定的工作(如野外工作、建築工作等);(2)父母雙方支援邊疆建設,或承擔援外工作;(2)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人員、烈士、華僑、歸僑、港澳同胞、臺籍同胞、在華工作的外籍專家、外國駐華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子女。
  近年來,大陸地區的不少城市中,兒童入小學或中學時(或之後),由於實行按戶籍畫分就近入學制度,或有些兒童由於考分不高,未能進入教學品質較高的重點中學就讀,部分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子女受到較好的教育,不惜支付高額學費,將子女送到素質較好的...
文明行為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明行為教育是大陸地區發展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明修養,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文明行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是:(1)待人接物、言談舉止都要講文明,有禮貌,不能有汙言穢語和粗野的行為;(2)尊重人,關心人,敬老愛幼,關心和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不能欺凌弱者;(3)遵守紀律和公共秩序,不能妨礙別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4)講究衛生,保持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不能有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5)愛護公共財物,不能損害文化古蹟。
職業初中(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340 收藏人次:0
  職業初中全稱為職業初級中學,為大陸地區實施初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主要設在農村和經濟不夠發達地區,招收小學畢業生,學制四年,培養具有某種職業基礎知識和一定職業技能的工人、農民和其他從業人員。
  職業初中以農業中學所占比例很大。此類學校是為適應農業生產發展及農村高小畢業生升學就業之需要,而於一九五七年在江蘇、河北等地先後興辦,多為民辦,實行半工半讀。至一九六五年,農業中學一度達五萬四千三百三十二所,在校生數三百一十六萬六千九百人。與此同時,城市職業初中亦得到較大發展。文革期間,職業學校全部停辦。一九七○年代末葉後,包括職業初中在內的職業學校得到恢復和發展。一九八七年一月三日,國務...
二年制高中(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年制高中係中國大陸學制中的一種,始於一九五八年起的縮短學制的改革試驗,尤以中學五年一貫制中三二分段即初中三年和高中二年居多,也有單獨設立的二年制高級中學。此後的學制改革中,一般為全日制中小學十年制,其中的高中為二年制。一九七八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畫(試行草案)〕,規定中學五年按初中三年和高中二年分段。人民教育出版社於是年出版第二套包括二年制高中在內的十年制全國通用教材。隨著上海於一九八○年率先將高中二年制改為三年制,以及教育部於一九八一年發出通知要求將中學學制逐步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二年制高中隨之不復存在。
大學少年班(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少年班係大陸地區在一些著名大學試辦的一種以培養智力超常少年的教學組織形式。
  最早試辦大學少年班的是中國科技大學,於一九七八年三月創辦。其辦學形式是:先由大陸各省市一些有名中學推薦十五歲以下之少年(這些少年一般在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競賽中獲獎),爾後由大學自行出試題、測智商,經考核選拔錄取。大學選配較強之師資,按研究生要求對這些少年施以教學,教學進度較普通班快得多。其主旨是使這些少年的智能得以充分發展。其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廣東暨南大學等十餘所大學相繼舉辦少年班。
幼兒園教師(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園教師指幼兒園中對一個班的幼兒的養育、保健與教育負全責的工作人員。一九五○年代通稱教養員。
  一九五一年大陸地區第一次初等教育和師範教育會議擬定的〔幼兒園工作人員服務規程〕規定,幼兒園教師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1)幼兒師範畢業者;(2)師範學校或高級中學畢業,且受過短期幼兒教育訓練者;(3)具有相當於初級中學畢業的文化水準,並接受過一年以上幼兒教育專業訓練者;(4)任幼兒園見習教師二年以上,經考核合格者。一九八六年後,隨著大陸教育行政部門在中小學及幼兒園推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合格證書考試制度(其對象多為已在教育部門工作一年以上,但學歷未達到有關規定者),凡經過業餘或半離職...
廣播操(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播操」是中國大陸通過廣播音樂和指揮進行的一種徒手操,亦稱廣播體操。一套廣播操一般由八至十節包括軀幹和四肢各部分運動的動作組成,用以加強肌肉關節活動,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活動能力;簡單易行,不受場地、年齡、性別和體力的限制。廣播操分成人廣播操、少年和兒童廣播操。中國大陸自一九五一年至今已公布十六套廣播操,其中成人六套,少年、兒童十套。廣播操通常在學習和工作前後的休息間隙進行,在學校則是早操和課間操的主要內容;學校一般根據場地條件採取全校學生合操和以班級為單位分操兩種方式進行。
公民道德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道德教育也稱「國民公德教育」;源自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二條規定:「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當時稱為「五愛」。中國大陸一九八二年通過的〔憲法〕第二十四條亦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把「愛護公共財物」改為「愛社會主義」。要求全體公民均應具有這些公德,以提高全國人民的道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從此,各級各類學校都把「五愛」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簡稱為「五愛教育」。通過「五愛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公德的好公民...
重點小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的重點小學係指政府集中一定人力、財力和物力,優惠辦學的小學。原意是更有效地積累經驗,產生示範的帶頭作用,以帶動一般學校的進步。重點小學一般受有優惠,而且分派較強的教師任教,也因而收到素質較好的學生,因此升上較強中學的機會也較大。辦好重點小學是在一定階段內為普遍提高小學教育品質所採取的措施。隨著小學教育品質的普遍提高,目前已不再主張辦重點小學,而是集中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基礎設施和教師陣容,以改變生源較差基礎薄弱的學校面貌,主張小學生就近入學。
社會公德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公德教育為大陸地區培養學生遵守社會行為規範的教育,是學校德育內容之一。大陸地區社會公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舉止文明、禮貌待人、尊重婦女、敬老愛幼、誠實守信、遵規守紀、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等。中小學校的社會公德教育,主要是結合貫徹教育部一九八一年頒發的〔中學生守則〕、〔小學生守則〕,國家教育委員會一九八八年九月頒發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行草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行草案)來進行。實踐社會公德教育的活動有很多種,例如:「五講四美」(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學雷鋒樹新風」(參見「雷鋒精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