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生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情誼深厚。《紅樓夢》第六四回:「只因他雖說和黛玉一處長大,情投意合,又願同生死,卻只是心中領會,從來未曾當面說出。」
大為失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失望。《文明小史》第二回:「同昨天女學生演說的差仿不多,於是心中大為失望。」
悚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惶恐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餘仞,臨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拜之後,心中悚惕,魂魄俱無,曉得冤孽見在面前了。」
芒然自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迷惘,似有所失的樣子。《莊子.說劍》:「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也作「茫然自失」。
恨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遺憾的事。唐.劉禹錫〈三閣辭〉四首之一:「不應有恨事,嬌甚卻成愁。」《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他自己心中有一腔瀰天恨事,透骨酸心。」
滴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心。如:「遭喪親之痛的表哥,嚐到心中滴血的滋味。」
冥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默悟。《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陶弘景傳》:「弘景為人員通謙謹,出處冥會,心中明鏡,遇物便了。」
不敢出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敢將心中的憤怒發洩出來。如:「他只敢在老婆面前發威,一見到丈母娘就不敢出氣。」
心定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安理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安理得」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咎,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心安」是「理得」的前提,心要不安,理就難得。在《論語.陽貨》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都不能為禮作樂,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孔子就反問他:父母喪不到三年,當子女的就吃好的,穿好的,心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就說:「你要能感到心安,你就去做吧!」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就一定可以說解,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一...
銜石冤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衛」。這種小鳥,不斷地用牠小小的嘴,銜著山裡的小樹枝和小石子,投入東海,一心想把東海填平,以化解心中之恨。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精衛填海」,用來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然而,東海是如此的深廣,精衛鳥是如此的弱小,所以又可借「精衛填海」來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