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52 ms
共 16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遺失在路上,無人會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韓非子.內儲說下》:「仲尼為政於魯,道不拾遺,齊景公患之。」《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十四年》:「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也作「路不拾遺」、「路無拾遺」。
|
貝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合作出版,2007,頁21、26。註2: 可愛世界(上)動物篇,賴景陽和朱耀沂審稿,國語日報雜誌社出版,1989,頁107。
|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新華書店以內部書發行。第二版(1964年):1963年,李文達執筆於定稿。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後發生著作權糾紛,法院裁決認定溥儀為《我的前半生》一書的作者,並享有該書的著作權。完整版(2007):1964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定本)一書中,因當時社會環境和諸多政治原因所致,原稿被刪除了16萬字。2007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將刪除內容全部還原,溥儀在改造過程中的情況、溥儀的打油詩以及占卜的卦辭等內容將首次與讀者見面。...
|
淪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淪沒、喪亡。《抱朴子.外篇.勖學》:「世道多難,儒教淪喪,文、武之軌,將遂凋墜。」《三國演義》第五回:「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
絕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絕希望。《左傳.襄公十四年》:「百姓絕望,社稷無主。」
|
棄暗投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反義 解釋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意指被棄邪惡,投向正義。 出處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公何不棄暗投明,與我共成大業?」 例句 土豆若不脫離黑社會,早早棄暗投明,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反義 怙惡不悛
|
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del 參考資料張霄亭/總校閱。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1995年初版,201-203。心理出版社。
|
不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凡庸淺陋,有別於一般流俗。《儒林外史》第一回:「自小看他長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時和他親熱,邀在草堂裡坐著說話兒。」《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纔不俗。』」
|
親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成人教育的一部分,為提供家長對兒童教養和改善家庭生活所實施的一種教育。目的在促成健全的家庭生活,範圍包括指導家長如何從事嬰兒育養、兒童保健、就學、社會行為、性教育等,乃至指導家長協調家庭關係,善盡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
男女授受不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男女受禮教道德的規範,不可親手遞接物品,以免肌膚接觸。語出《孟子.離婁上》。[例]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已經完全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