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檔尾字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檔案已到結尾的字元。
|
刺桐源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明顯,半圓形至不規則狀,淺棕色,具有深色邊界,散佈狀但不互相融合,2–10厘米寬。於上下葉表皆會產孢。子座深棕色,球形至半球形,25–60微米寬。分生孢子梗密集叢生,無分支,直立或彎曲狀,0–1個隔膜,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滑狀,10–23×2–3.5微米;孢子痕不明顯。分生孢子淺橄欖棕色,絲狀,筆直至稍彎曲,薄壁,3–14個隔膜,頂端圓錐狀或圓滑狀,基部截型或半截型,23–130×1.5–2微米。
|
臺灣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角形至不規則形,受葉脈侷限,1–3厘米寬,棕色至紫色,於下表皮處顏色較淺。於葉片下表皮產孢。無子座。外部有二級菌絲: 菌絲由氣孔或是由疏鬆的分生孢子束基部長出,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棕色,平鋪或拱形,分隔明顯,具分支,1.5–2.5微米寬。分生孢子梗2–6根成束或是由二級菌絲的側邊或末端長出,淺橄欖棕色,寬度及顏色一致,單支或具分支,筆直或稍彎曲,0–2個分隔,分隔處有時隘縮,無膝狀彎曲,頂端圓滑或圓錐狀,5–10×2–4微米。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窄倒棍棒狀至絲狀,筆直或稍彎曲,3–10個分隔,頂端略結形,基部倒圓錐形截斷,17–100×2–3微米。
|
雙室狐尾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株漂浮。葉 2 型;沉水葉分散或4 - 5枚輪生,闊卵形,長2 - 3 cm,寬1 - 2 cm,平至反捲,具4 -10或更多對長5 -10 mm之絲狀片段, 頂端棕色,細凸尖 ;挺水葉互生,上半部者狹倒披針形至線形,中間以上短齒緣或全緣,長0.7-1.7cm寬0.5-1.5 mm,平直。
|
褐緣尖尾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展翅長約 27mm;雄蟲觸角前2/3段雙櫛齒狀其後絲狀,雌蟲者絲狀;體軀與雙翅草綠色;前翅頂角突出,後翅尾突僅些微突出,前翅前緣褐色,雙翅後中線白色微齒狀,緣毛基側赭色,其後黃褐色。
|
布氏刺尾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隨著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色一致為藍灰色,體側具有許多由暗黃褐色的小點所組成不規則的波浪狀縱線;頭部散布窄的且是不規則的黃褐色和藍色蠕蟲狀紋;臨近眼睛後方具有1個與眼約略等大之黃色斑塊。背鰭及臀鰭的鰭膜各具8-9條細藍縱線及橘黃縱帶;胸鰭一致為黃褐色至暗褐色;尾鰭一致為暗褐色,除了在基部有一白色橫帶;尾柄棘溝藍黑色。此魚種常被誤鑑為黑刺尾鯛(Acanthurus mata)。
|
絲尾凹尾塘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黑尾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稍異。繁殖羽頭上、後頸紅褐色帶黑褐色縱紋,眉線白色,過眼線黑色。背、肩羽暗褐色帶栗色斑紋,下背、腰白色帶少許褐色斑點,尾上覆羽白色羽端黑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帶白色邊,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白色羽緣黑褐,三級飛羽濃紅褐色,尾羽黑色外側基部白色。臉部、喉、頸、胸及腹部紅褐色,胸側和脇部雜黑褐橫斑。非繁殖季頭、頸、胸灰棕色帶淡褐色斑,白色眉斑明顯,背、肩褐色。雌鳥的棕色較淡。眼褐色,喙橙黃色先端黑色、長而直,跗蹠及趾黑色。
|
橄欖綠浮尾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3mm;頭部與體軀橄欖褐色;前翅中央具有一色調分隔線,分隔線呈黃褐色,其基側呈橄欖末綠色調,外側呈淡褐色,前緣亞頂區具有一暗褐色三角斑,近端室附近具有一橄欖墨綠色斑塊;後翅暗褐色。
|
涎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後連接。《痛史》第八回:「等了良久,方見一行韃兵,騎著馬,啣尾而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