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8.69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龐德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高士,襄陽人。與諸葛亮、徐、司馬德操為友。劉表數度延請,不至。隱居鹿門山,因採藥不返,不知所終。也稱為「龐公」。
清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廟祭祀所用的清酒。《禮記.曲禮》:「酒曰清酌。」唐.孔穎達.正義:「言此酒甚清澈,可斟酌。」唐.元稹〈告祀曾祖文〉:「孝曾孫稹謹以清酌饈之奠,敢昭告於曾祖岐州參軍府君。」
生齒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改絃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改弦更張」。見「改弦更張」條。01.《隋書.卷七三.循吏列傳.梁彥光》:「請復為相州,改絃易調,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拜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習俗立春日稱為「春朝」,此日不論家家戶戶,彼此相互慶賀,稱為「拜春」。清.顧祿《清嘉錄.卷一.正月》:「立春日為春朝。士交相慶賀,謂之拜春。」
攜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攜帶,拿著。《書經.立政》「左右攜僕,百司府」句下漢.孔安國.傳:「左右攜持器物之僕。」
瓦楞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如瓦楞的帽子,昔時為民所戴,以別於士大夫的方巾。《儒林外史》第一回:「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來,頭帶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也稱為「瓦楞帽子」。
初夜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社會中,民娶親,酋長、司祭之徒,有於新婚第一夜與新婦性交的權利,稱為「初夜權」。
並作威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威作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少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幼子,最小的兒子。《戰國策.趙策四》:「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弟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