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43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時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憤世嫉俗」。見「憤世嫉俗」條。01.清.梁廷&b01654-001.jpg;《曲話》:「《薦福碑》云:『如今這明越受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此雖憤時嫉俗之言,然言之最為痛快。」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辯知閎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辯、機智、博學、通達的賢材。《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是時朝廷多賢材,上復問朔:『方今公孫丞相、兒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馬相如、吾丘壽王、主父偃、朱買臣、嚴助、汲黯、膠倉、終軍、嚴安、徐樂、司馬遷之倫,皆辯知閎達,溢於文辭,先生自視,何與比哉?』」
談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話柄,可供談笑的言行。唐.白居易〈論嚴綬狀〉:「且嚴綬在太原之事,聖備聞,天下之人,以為談柄。」
假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充。《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每常有下路糧船,運糧到京,交納過後,那空船回去,就攬這行生意,假充座船,請得個官員坐艙,那船頭便去包攬他人貨物,圖個免稅之利。」《紅樓夢》第二回:「夫妻無子,故愛女如珍;且又見他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歎。」也作「假冒」。
明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俊秀。《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子重,字景重,明秀有才名,為會稽王道子驃騎長史。」
大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俗姓楊。韓愈言其明識道理,能外形骸,以理自勝,因語往來,乃造其廬,留衣服為別。
神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悟解神速、敏捷。《南史.卷五九.任昉傳》:「幼而敏,早稱神悟。」
不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盡。北周.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是以聖主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殫傾耳,而聽已。」漢.張衡〈東京賦〉:「不窮樂以訓儉,不殫物以昭仁。」
拜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客人飲茶的敬詞。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師父不在寺中,貧僧弟子法的便是,請先生方丈拜茶。」《水滸傳》第三回:「史進慌忙起身施禮,便道:『官人請坐拜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