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頭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有思想、有判斷力。如:「他有一副好頭腦,許多難題都能輕易解答。」
知高識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對進退,懂得人情世故。《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生是個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溫和待人。」《隋唐演義》第三○回:「你小小年紀,倒知高識低,曉得事務。」
穎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敏秀逸。《晉書.卷七九.謝尚傳》:「及長,開率穎秀,辨悟絕倫,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
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慧而能領悟。《晉書.卷一一○.慕容儁載記》:「敏慧悟,機思若流。」《聊齋志異.卷八.周克昌》:「及教以讀,慧悟倍於疇曩。」
撲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堆滿、滿布。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早是那臉兒上撲堆著可憎,那堪那心兒裡埋沒著明。」
逐末遺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頭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麵粉時,第一次用籮篩選出來的麵粉,顏色最白,品質最好。《醒世姻緣傳》第五四回:「不料賣到第三日上,尤的老婆便漸漸拿出手段,揀那頭攔的白麵纔偷,市價一分一斤,只做半分就賣。」也稱為「頭攔麵」。
五步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史青,零陵人,敏強記。開元初,上書自薦能五步之內成詩,明皇遂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試之,果應口而出,授太監門衛將軍。後以此比喻作詩敏速。
天上無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一無二,無人可比。《紅樓夢》第四三回:「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
削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為求謹慎嚴密而將底稿銷毀。《晉書.卷一○二.劉載記》:「在位忠謇,屢進讜言,退而削草,雖子弟莫得而知也。」《南史.卷五○.列傳.劉瓛》:「璡入侍東宮,每上事輒削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