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類超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乎其萃7>,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注解〕 (1) 有若:人名。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2) 麒麟:一種傳說中罕見的神獸。形似鹿,但體積較大;具牛尾、馬蹄,頭上有獨角。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 (3) 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者稱為「鳳」,雌者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 (4) 泰山:山名。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5) 丘垤:小土堆。垤,音ㄉ|ㄝˊ。 (6) 潦:音ㄌㄠˇ,路上之流水...
李延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李延壽(生卒年不詳),字邏齡,唐朝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祖籍隴西(今甘肅臨洮),史學家。 簡介唐太宗時,任太子典膳丞、崇文館學士、符璽郎兼修國史。參與修撰《晉書》、《隋書》,另有《太宗政典》。後繼承其父李大師未成之編年體南北朝通史,歷經16年,編《南史》、《北史》共180卷。大約卒於唐高宗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 評價目前尚無確切資料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意同情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伏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子賤,生卒年不詳,漢初濟南人。秦時曾為博士。漢文帝欲求其治《尚書》,因年已九十餘歲,年邁不能行,遂遣鼂錯往受,得伏勝口授《尚書》二十九篇,是為今文尚書。也稱為「伏生」。
青雲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須賈: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魏中大夫。 (2)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
苦節高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風亮節」係由「高風」及「亮節」二語組合而成。 「高風」見於《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薦舉,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
根盤節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以別3>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注解〕 (1) 詡:音ㄒㄩˇ,即虞詡,生卒年不詳,東漢陳國武平人,字升卿。少有才幹,安帝永初中為鄧隲所惡,由郎中遷朝歌長,有治聲。累遷尚書僕射,數忤權貴,順帝永和初以尚書令去官,卒。 (2) 勞弔:慰問。勞,音ㄌㄠˋ。 (3) 別:區分、分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司馬彪《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令長》引)、《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
虛張形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注解〕 (1) 潛行:祕密出行。 (2) 蘭:吳蘭,生卒年不詳,三國蜀之大將。 (3) 飛:張飛(西元?∼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傷矢之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臨武君11>嘗為秦孽12>,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注解〕 (1) 更羸:戰國時代魏國人,生卒年不詳,擅長射箭。羸,音ㄌㄟˊ。 (2) 魏王:戰國時代魏國國君,未知確指何人。 (3) 京臺:高臺;京,高。一說:臺名。 (4) 下:使落下。 (5) 有間:不久;有一會兒。間,音ㄐ|ㄢˋ。 (6) 孽:言有傷痛,如孽子身有隱痛。 (7) 徐:緩慢。 (8) 故瘡:舊傷。 (9) 息:消除;痊癒。 (10) 至:一本作「去」,當從之。 (11) 臨武君:楚國將領,生卒年不詳。 (12) 秦孽:言嘗敗於秦。其事未詳。
德深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 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 錄:登錄、任用。 (6) 百揆: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