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紅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子文:鬥穀於菟(ㄨ ㄊㄨˊ),鬥為其姓,穀於菟為其名,字子文,春秋時楚國公族,生卒年不詳。楚成王時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於國政,雖三仕三已,喜怒不形於色,孔子謂之忠。 (2) 三仕三已:三次任職為官,又三次被免職罷官。 (3) 慍:音ㄩㄣˋ,怨恨。
引經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士,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價比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皆受挫於趙藺相如。〔參考資料〕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謂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復之。」田父雖疑,猶錄以歸,置于廡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告鄰人,曰:「此怪之徵,遄棄,殃可銷。」于是遽而棄于遠野。鄰人無何,盜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賀曰:「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王問價?玉工曰:「此玉無價以...
風吹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逃歸延陵6>。吳人立餘昧子州于,號為吳王僚也。 〔注解〕 (1) 季札:春秋吳王壽夢的第四子,生卒年不詳。壽夢見其賢而欲立為王,不受;後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簡稱為季子。曾出使魯國,並從觀樂中,聽出各國的興衰。他與徐君間重友誼、守信用的故事,亦為世人傳誦。 (2) 受位:接受王位。 (3) 前君:前任國君,指吳王壽夢。 (4) 子臧之義:春秋時曹宣公死後,公子負芻殺太子自立為成王,但曹人擁戴的是子臧,子臧不接受而出奔宋國。子臧,即公子欣時,字子臧,春秋曹國人,生卒年不詳。曹宣公庶子。 (5) 仰高履尚:仰幕高德,實行高尚的事。 (6) 延陵:春秋吳邑,季札封地,即今江蘇武進縣治。
病風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5>,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注解〕 (1) 宋公:宋元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宋國國君。 (2) 昭子:叔孫婼(ㄖㄨㄛˋ)(?∼西元前517),一稱叔孫昭子,春秋時魯國人。嗣大夫職,屢次出使各諸侯國。卒謚昭。 (3) 樂祁:?∼西元前502,字子梁,春秋時宋國人。 (4) 哀樂:應當悲傷時卻歡樂。 (5) 樂哀:應當歡樂時卻悲傷。 2、「病狂」:《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初,玄成兄弘為太常丞,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弘懷謙,不去官。及賢病篤,弘竟坐宗廟事繫獄,罪未決。室家問賢當為後者,賢恚恨不肯言。於是賢門下生博士...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ˊ,書箱。 (3) 尸:同「屍」,死人的軀體。
瑪利亞(Mar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烽火連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烽火」:《史記.卷四.周本紀》褒姒1>不好笑,幽王2>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3>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注解〕 (1) 褒姒: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 (2) 幽王:周幽王,姓姬,名宮涅,宣王子,生卒年不詳。寵幸褒姒,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廢申后而立褒姒,後弟申侯和犬戎攻而殺於驪山之下,在位十一年,諡曰幽。 (3) 烽燧:古代邊防用來示警的煙火。白日放煙告警叫烽,夜晚舉火告警叫燧。 2、「連天」:《後漢書.卷一.光武...
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張衡《文士傳》、《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 (2) 衡:禰衡,字正平,東漢平原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後為黃祖所殺。 (3) 賦:吟詠、寫作。 (4) 綴:組合字句篇章。 (4) 點:古人寫文章,如果字寫錯了,就在字旁用筆加一黑點,表示不要。所以點是點除,即刪改的意思。〔參考資料〕 ■漢.張衡《文士傳》(據《初學記.卷一七.聰敏》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嘗在御坐為〈李賦〉,受詔便成,文不加點。梁武帝甚稱賞之。後侍宴壽光殿,詔群臣賦詩。時孺與...
坐薪懸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為楚所滅。 (3) 句踐:春秋時越王,生卒年不詳。為吳王夫差所敗,困於會稽,屈膝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