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9.8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末尾三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歸宿。元.李壽卿《伍員簫》第四折:「我也會四海結英豪,投至得末尾三稍,不覺的頭上老來到。」也作「末尾三梢」、「三梢末尾」。
眾喣飄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喣,氣。眾喣飄山指眾人一起氣,足以移動山岳。比喻眾人的力量極大。漢.馮衍〈又與陰就書〉:「眾喣飄山,當為灰土。」也作「眾喣漂山」。
馬耳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這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次。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簫.香冷金猊〉詞:「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
口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自由簧的奏樂器。源於十九世紀二○年代的歐洲。上面有兩行並列的小孔,裡面裝有銅製的笛簧,用口吸,能發出各種聲調。為英語Harmonica的意譯。今有各種尺寸與不同調性的形制。
擘兩分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錢一兩都分得清楚。比喻清楚、明白。元.李壽卿《伍員簫》第三折:「我問他個擘兩分星,說一段從頭的至尾。」也作「分星擘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肥肉或肥厚的脂肪。《樂府詩集.卷二五.橫曲辭五.企喻歌辭四曲之二》:「放馬大澤中,草好馬著臕。」《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只看他這等黃瘦,一棍打在那裡?等他臕滿肉肥,那時打他不遲。」
發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開箱篋取出書籍。借喻發揮才學。明.凌濛初《紅拂記》第四齣:「俺這裡簫剛入市,他那邊發篋早登樓。」
點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召集兵士。《樂府詩集.卷二五.橫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融教一面點兵,一面差人送書。」
滿面生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滿面春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風是一年之中最為和煦的風,不冷不熱,拂在臉上令人舒暢,所以笑容堆滿臉,這應當就是「滿面春風」這句成語的由來。古人詩句常引用這種情境,例如《全宋詩》中載錄了一首釋志南和尚的詩:「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面不寒楊柳風。」春天來臨了,和風輕拂臉上,是何等愉悅!至於使用「滿面春風」一詞,則可從宋代陳與義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中看見,詩一開頭就說:「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描述詩人在滿面春風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陳與義用的是「滿面春風」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滿面笑容,心情喜悅或得意的情狀。有時也會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