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67 ms
共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海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誓山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海誓山盟」典源作「河盟山誓」。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對有功的軍臣加官賜爵、分封土地,《史記》裡列表敘述分封情形,並記載在賜封時,漢高祖誓言:「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只要國家安定,眾功臣之勛爵必定永傳子孫。「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即是假使黃河乾涸,窄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
|
超類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英布,漢初六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 黥,音ㄑ|ㄥˊ。
(10) 彭:彭越,字仲,三國昌邑人,生卒年不詳。初事項羽,後率兵歸漢,為漢初功臣。佐高祖定天下,多建奇功,封梁王。後因人告他謀反而被殺,並誅殺他的三族。
(11) 益德:即張飛(?∼西元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12) 髯:多鬚的人,此指關羽。
(13) 省:音ㄒ|ㄥˇ,閱...
|
修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與國間修善友好,敦睦邦交。《左傳.成公九年》:「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
|
負德忘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乳臭未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乳臭未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原作「口尚乳臭」。秦朝滅亡後,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相爭天下,魏王豹原本降服漢王,但後來又變節,靠向楚王那邊去了,劉邦便派辯士酈食其去遊說魏王豹。酈食其奉命前去,但魏王豹還是不肯改變心意,劉邦便命韓信、曹參、灌嬰帶兵攻魏。酈食其回來後,劉邦問他:「魏軍的主將是誰?」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劉邦聽了輕蔑地說:「他年紀太輕,嘴裡的奶腥味還沒消呢!根本抵抗不了我們的韓信。」接著又問騎將、步卒將是誰,酈食其說是馮敬和項它。劉邦也認為這兩個人不能跟他們的副將曹參、灌嬰比,於是就對這場戰事相當有信心。果真一個月後,韓信就打敗魏軍,俘虜了魏王豹。後來「乳臭未乾」這句...
|
矯枉過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14) 吳:春秋時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15) 就李:春秋時地名,在今浙江省崇德縣東南。〔參考資料〕 《漢書.卷一四.諸侯...
|
脈翅昆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08,頁190-191。註2:昆蟲圖鑑:昆蟲、蜘蛛和其他陸棲性節肢動物,喬治麥格文著,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頁105-106。
|
憤氣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
麟子鳳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頌揚公侯貴族子弟。漢.焦延壽《易林.屯》:「麟子鳳雛,生長家國,和氣所居,康樂溫仁,邦多聖人。」也作「鳳雛麟子」。
|
棄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