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秋一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日三秋」。見「一日三秋」條。01.唐.楊炯〈有所思〉詩:「賤妾留南楚,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別比千年。」 
頭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件功勞。《薛仁貴遼事略》:「何須總管憂,此乃遼建功之日,只來日先擺行陣,教總管先獲頭功。」《三國演義》第六二回:「誰敢建頭功,去取二將寨柵?」
飛米轉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草運送迅速。比喻戰爭頻仍。《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上.高昌傳》:「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也作「飛芻輓粟」。
諾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九至十二世紀居住在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是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的先民。此族擅長航海術、曾遠西里島和南義大利。他們的航海、造船技術奠定日後歐洲商業復興的基礎。也稱為「北蠻人」、「維京人」。
明若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瞭如指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魯國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輔佐武王討伐商紂,又協助成王東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使天下大治。後來周天子為感念周公的功勞,於是特准魯國於周公之廟舉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ㄉㄧˋ)祭。但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曾見過這樣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進行方式,於是向孔子請教,但孔子不願回答,便說:「不知也。」這是因為當時魯國宗廟靈位配祀等名分顛倒,不合周禮,違逆了孔子對禮教的堅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談這方面的問題。然後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
府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庫、庫金。《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上由是難之,以問公卿,亦以為虛費府帑。」《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侯覽傳》:「延熹中,連歲伐,府帑空虛,乃假百官奉祿,王侯租稅。」
打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話、答話。《薛仁貴遼事略》:「一員遼將出馬,薛延陀不打話,交戰數回,遼將敗走,延陀急追。」《西遊記》第二一回:「見了行者,更不打話,撚叉當胸就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岥岮:傾斜不平的樣子。《字彙.山部》:「岮,岥岮,不平之貌。」《文選.潘岳.西賦》:「覓陛殿之餘基,裁岥岮以隱嶙。」唐.李善.注:「岥岮,頹貌也。」
伯濟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在今朝鮮半島西南部。《薛仁貴遼事略》:「海外高麗國東有四國,一曰『新羅國』,一曰『伯濟國』,一曰『龜茲國』,一曰『危樓國』。」也稱為「百濟」。
放虎遺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件事之後,便極力勸阻,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如果把他請來,一定會蒙受其害。劉璋不聽。後來劉璋派劉備去伐張魯,劉巴又上諫,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意思是說,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劉璋仍然不聽。次年,劉備果然還兵包圍成都,劉璋猝不及防,只好投降。後來「縱虎歸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