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7.8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和舌都是用以表達人類的思想及意念,故借為文章或言論。漢.揚雄《法言.問道》:「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唐.柳宗元〈送徐從事北遊序〉:「及於物,思不負孔子之筆舌。」
不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亂。南朝梁.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軌躅清晏,車徒不擾。」
觸面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高才卓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卓越,見識深遠。《隋唐演義》第七六回:「果是高才卓識,即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況臣等。」也作「高才遠識」。
碧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綠色的魚鱗。南朝梁.約〈需雅〉:「碧鱗朱尾獻嘉鮮,紅毛綠翼墜輕翾。」
不為凡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是。「不為凡響」猶「不同凡響」。見「不同凡響」條。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六.果恭王之儉》:「善詩詞,幼受業於確士尚書,故詞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
丹鳳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吹簫,引來鳳凰飛降城內,後來即以丹鳳城指京城。唐.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唐・常袞〈贈婕妤董氏墓誌銘〉:「丹鳳城外,黑龍水邊,嗚呼此地,永閉神仙。」
年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壽命。《晉書.卷九二.文苑傳.王傳》:「彈琴詠典,以保年祚。」
孛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的竹籃。宋.秦觀〈滿園花.一向吟久〉詞:「待收了孛羅,罷了從來斗。」也作「孛籃」。
毛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糞坑,簡陋的廁所。《西遊記》第四四回:「這個弼馬溫著然會弄嘴弄舌!把個毛坑也與他起個道號,叫做甚麼『五穀輪迴之所』!」《喻世明言.卷四○.小霞相會出師表》:「走了幾步,又裡急起來,覷個毛坑上自在方便了,慢慢的望東門而去。」也作「茅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