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尼布楚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康熙二十八年(西元1689),中國與俄國所定劃定地界之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及額爾古納河為國界,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尼布楚城及其以西之地歸俄國所有。並立漢、滿、、俄、拉丁五種文字的界碑。
輦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車駕附近,指京師。唐.裴鉶《傳奇.裴航》:「航遍求訪之,滅跡匿形,竟無蹤兆。遂飾裝歸輦下。」宋.劉辰翁〈柳梢青.鐵馬氈〉詞:「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也稱為「輦轂下」。
漫天漫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滿天滿地。形容到處都是。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四.大劫運》:「南宋末造,古兵勢漫天漫地蓋來,又加以謀勇,如何禦得他?」也作「漫地漫天」。
2.引申為蔽天地。形容欺騙,蔽上下的人。宋.陳郁〈念奴嬌.沒巴沒鼻〉詞:「沒巴沒鼻,霎時間,做出漫天漫地。不論高低併上下,平白都教一例。」也作「謾天謾地」。
不甫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發語詞,無義。不甫能指好不容易。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不甫能蟾宮折桂枝,金闕宣賜。」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魚鴈無消息,不甫能一紙音書盼得。」也作「不付得」、「不付能」。
咄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嘆息聲。《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傳》:「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邦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域、國土。《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也作「封略」、「封疆」、「封域」。
南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冬至。參見「冬至」條。《左傳.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唐.孔穎達.正義:「辛亥朔者,月一日也,日南至者,冬至日也。」唐.楊烱〈渾天賦〉:「太平太,所以司出入,南至北至,所以節寒溫。」
他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別人的家。《詩經.唐風.葛生》漢.鄭玄.箋:「興也,葛生延而楚蘞生蔓於野,喻婦人外成於他家。」
盟旗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邊疆地區的特殊政治制度。仿照滿洲八旗制度,在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顏色(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作為部勒部眾的兵制,逐漸成為寓戶籍於軍籍的政制。
德里(Delh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