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0.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ABA的評量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對重要他人的晤談,可以有效地對個體行為得到快速、初步地掌握,訪談內容包括個體先前曾採用的措施,以避免重複進行無效介入。目錄1 一、行為的遠端事件2 二、行為前後事件紀錄3 三、行為的分析和驗證4 四、行為的介入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行為的遠端事件包括前述提及的諸多生理和環境因素(但不包含環境中的直接前事件),這些遠端事件可能潛在地影響個體行為問題,例如睡眠不足或是生理病痛。 二、行為前後事件紀錄進行行為前事件(antecedent)—行為(behavior)—行為後事件(consequences)記錄,又稱「ABC前後事件記錄」。可以採用軼事記錄(anecdotal)、事件記錄、時...
腹心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誰能夠改變的呢?」於是就沒有去祭告了。後來「心腹之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致命的禍患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出現「心腹之患」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天竺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竺葵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Pelargonium hortorum L. H.Bailey英文名:Fish Geranium、Zonal Geranium、House Geranium、Horseshoe Geranium、BleedingGeranium、Geranium別名:洋葵、石蠟紅、繡球花、月月紅、懶人花、臭葉海棠、入臘紅、日爛紅、八寶石蠟紅、十二紅等植物分類: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天竺葵屬(Pelargonium)(註1)園藝分類:多年生宿根性草木原產地:南非、歐洲地區一帶花色:紅色、...
躡足潛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輕腳步,隱藏行蹤。形容行為極為小心隱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我這躡足潛蹤,悄地聽咱。一個羞慚,一個怒發。」《隋唐演義》第一五回:「叔寶躡足潛蹤,進老母臥房來,只見有兩個丫頭,三年內都已長大。」
遁跡銷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行蹤,不公開出現。如:「為避免媒體的不斷追蹤探索,他遁跡銷聲了好一陣子。」
半邊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邊蓮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5 相關教學資源 基本資料學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英文名:Chinese Lobelia別名:水仙花草、拈力仔草、鐮歷仔草、半邊荷花、鐮刀草、鐮刀仔草、細米草、急解索、半邊花、禾鐮草、蛇俐草、長蟲草、蛇舌草等植物分類:桔梗科(Campanulaceae)山梗菜屬(Lobelia)(註1)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地區:半邊蓮通常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印度、東南亞、日本及劉球等地區台灣分布情形:半邊蓮在台灣多生長於低海拔向陽的濕地、溝邊或田梗等地用途:庭園叢植、緣栽、地被...
毛地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毛地黃 Digitalis purpurea L.1.1 基本資料1.2 耀眼的花期1.3 毒性1.4 生態危機1.5 關鍵字1.6 參考書目 毛地黃 Digitalis purpurea L. 基本資料科名:玄蔘科分布地區:全台海拔一千八百公尺至兩千八百公尺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及坡地生活型態:1.5米以下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葉的特徵:根生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的特徵:白色或紅色鐘狀合瓣花,頂生總狀花序果實特徵:黑褐色卵形蒴果生活周期:3至5月萌芽期,4至6月花期,6至9月結果期,10至11月落葉期<註1> 耀眼的花期每年春夏盛花,花朵鐘狀如鈴鐺,密集於莖頂,成串下垂,除了紅、...
伏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匿藏。《墨子.雜守》:「可以跡知往來者少多,即所伏藏之處。」《宋史.卷四一七.列傳.趙葵》:「但得密賜指授,范一切伏藏不動。」
遮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事實。《文明小史》第四四回:「齊巧差出來的巡捕,又是同張寶瓚一黨的,偷偷的把撫臺的原意通知於他,把他急的了不得,再三託這巡捕替他遮瞞。」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人目錄1 北京人的發現2 北京人3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北京人的發現大約在西元二十世紀初,德國科學家施洛塞爾(Prof. Max Schlosser)自中國帶得「龍骨」中發現一與人類牙齒相像的化石。西元一九二一年,瑞典地質學家安德森(Joban Andersson,1874-1960)與奧地利學者施丹斯基(Otto Zdansky)在中國合作研究古動物化石,在龍骨山(屬太行山的一部分,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龍骨山」)一帶發現兩顆牙齒。西元一九二七年,中外科學家共組野外發覺隊巡訪,歷經兩年的努力,時至西元一九二九年,共獲一千多箱化石。西元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國學者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