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0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蓮教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元末,政治腐敗,通貨膨脹,加上天災、饑饉、瘟疫流行,各地農民暴動頻頻發生。匯集這些小暴動而成大勢力的是秘密宗教組織─白蓮教。白蓮教據稱緣於南宋紗門茅子元的「白蓮菜」。白蓮教宣揚說:「天下大亂,彌勒下世,拯救眾生。」亦即以彌勒信仰為團結的核心,並以否定現世的彌勒下凡為救贖的基礎,身遭統治者的蹂躪的農民很容易接受,聲勢日大。其後白蓮教又加入了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因素,而於「彌勒下凡」之外加上了「明王出世」的觀念,認為此世有明暗兩種勢力,明是善,暗是惡,若彌勒下凡,明王出世,則明...
禮樂崩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章制度、禮樂教化遭受破壞,道德規範、社會綱紀蕩然無存。宋.陸游〈書郭崇韜傳後〉:「又承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之際,難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也作「禮壞樂崩」。
永嘉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懷帝永嘉五年(西元311),匈奴劉聰攻陷洛陽,俘虜懷帝,中原大亂。永嘉十年,劉曜攻陷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史上稱為「永嘉之亂」。
獨尊儒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內容與影響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背景回顧秦朝的統治,主要依據法家學說,賦役繁重,嚴刑峻罰,人民痛苦,十五年而亡國。漢初承大亂之後,滿目瘡痍,生產亟待恢復,人民亦須休息,主張清靜無為,垂拱而治的黃老學說自然最為流行。幾十年之後,武帝即位之時,糧倉裡的粟米多到放不下而腐敗,府庫裡的銅錢也多到難以計數,人民生活豐足,一片繁榮景象。加上封建勢力不復存在,朝廷完全控有天下,已經到了可以有所作為的時刻。法家的刑罰與黃老的無為顯然不再適合時代需求,不可能為軍臣所重,儒生高舉聖王治世的理想,強調禮樂教化的功效,對於年少...
對證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
眾望所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敗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敗。《三國演義》第二回:「軍中大亂,敗陣而歸。」
孔穎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字衝遠(一作沖遠、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經學家。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著作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目張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
卷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