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2.38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主要的意旨。《北齊書.卷四四.儒林列傳.孫靈暉》:「靈暉年七歲,便好學,日誦數千言,唯尋討惠蔚手錄章疏,不求師友。三禮及三傳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這位制臺素講黃老之學,是以清淨無為為宗旨的,平時沒有緊要公事,不輕容易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尾助詞。如:「既然不懂,你就好好學唄。」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2) 一石:計算容量的單位,一石等於十斗。石,音ㄉㄢˋ。 (3) 曹子建: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卒諡思,世稱陳思王。
奧蘇貝爾(Ausubel)直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式教學(expository teaching)係指教師教學時根據預先訂定之教學目標,預先計畫好學生應學習之知識及技能等直接教導學生,過程不強調學生自行探索組織知識的部分,因此又稱為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 直接教學三原則一、意義學習的產生直接教學主要透過講解的方式進行,而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習之教材產生意義學習。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指學生對所學的教材能與既有知識結合,進而形成屬於自己的新知識。二、先備知識的配合奧蘇貝爾強調先備知識與意義學習間的關係,認為先備...
認知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運用複習原則。2.學習組織知式的策略如果所學的是有組織的知識(如一段歷史),除理解其內涵之外,最好學習用自己的口語或文字,將其要點加以組織,從而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培養學生讀書時做摘要、聽課時做筆記的習慣,其目的均在使他有機會學習組織知識的能力。3.學習後設認知的策略所謂後設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此處是指後設認知知識的學習策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認知策略英文關鍵字:cognitive strategy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366-367,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五年配祀孔廟,宋度宗封之為鄆公。有次孔子見到慈鳥傷類,忽然想起了冉伯牛。冉伯牛自拜師入門以來,一直好學不倦,時時事事都以仁恕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他對人寬,對己嚴,對上敬,對下愛,對同輩賢,在孔門弟子中,他的德行僅次於顏回。不幸的是他患了麻瘋病,病情日益加重,早已閉門家居,不與外人接觸,因而孔子許久不曾見著伯牛的面,心裡很是惦念,今日出遊,正該順路去探望一番。  冉伯牛患病已經很久了,興許是先世遺傳。起初,只是皮膚粗糙發癢,先四肢,後全身都長出密密麻麻的、有稜角的魚鱗片,輕輕一搔,鱗片便屑屑落下。漸漸的鱗片迸裂,以至皮...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溫恢:「關羽驍銳。」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劉曄 (三國)|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並認為如果像他這樣的人能率領其中的一個攻戰,就可定大事。《資治通鑒·-{卷}-六十六》傅幹稱關羽、張飛:...
受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追隨老師接受學業。《孟子.告子下》:「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原來鄭康成名玄,好學多才,嘗受業於馬融。」
朱墨爛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上用硃筆和墨筆評點的痕跡清晰鮮明。用來形容讀書的勤奮。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七.賈田祖》:「田祖好學,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嘗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爛然。」
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好。《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常爽傳》:「篤志好學,博聞強識,明習緯候,五經百家多所研綜。」也作「博聞強記」、「博聞彊記」、「博聞彊志」、「多聞強記」、「洽聞強記」、「強記洽聞」、「彊記博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