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幽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居的期約。《文選.謝靈運.富春渚詩》:「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南朝梁.沈約〈答沈鱗士書〉:「冀幽期可託,克全素履,與尊賢釣泉皋,以慰閉暮。」
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種類的泛稱。清朝乾隆時對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的總稱。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當時群眾的喜愛。包括京腔、秦腔、陽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調等。也稱為「亂彈」。
株送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犯罪的人相互牽引,最後找出首犯,稱為「株送徒」。《史記.卷三○.平準書》:「世家子弟富人或鬥雞走狗馬,獵博戲,亂齊民。乃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命曰『株送徒』。」
飛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飛鳥。《詩經.大雅.桑柔》:「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獲。」
贛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西一帶的戲曲劇種。源於明代陽腔,清代晚期吸收了彈腔和部分崑腔,成為多聲腔劇種。
魏良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22~1572),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精音律,喉能轉音,自製水磨腔,其音高於宋之燕樂,遂變陽、海鹽故調為崑腔,邑人梁辰魚作《浣紗記》付之,是為崑曲之始。
潮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潮安、汕頭一帶和福建南部的劇種。形成於明朝中葉,當時稱為「潮調」,保留很多唐宋以來的古樂曲和明代陽腔的唱法。
吹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中的一種腔調。明末清初在安徽樅陽縣一帶形成,為腔的變體,是徽劇的一種腔調。今亦泛稱以笛類伴奏的腔調為「吹腔」。
滾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陽腔及其他高腔的唱腔形式,簡稱為「滾」。滾調原是曲牌基本句法結構之外的附加部分,可以放在曲牌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間或後面。具有解釋或貫串原有詞意,加強感情氣氛,增添曲調、節奏的對比變化等作用。是介乎唱、白之間的朗誦性唱腔。偏於唱曲的稱為「滾唱」,偏於說白的稱為「滾白」。
蕪湖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安徽省當塗縣西南,因縣境內有蕪湖而得名。地瀕長江東岸,東通水陽、青諸江,西達巢湖沿岸諸縣,水運甚便。清光緒二年依中英煙臺條約開為商埠,商業繁盛。簡稱為「蕪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