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郭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輕蔑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像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游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評價郭璞除了影響後代的風水占卜之外...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嗟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慨怨嘆。《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呂布令二人權任沂都、瑯琊兩縣。不意二人縱兵掠民,人人嗟怨。」
羅雀門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讓翟公看透了世情,識清了這世態炎涼。《史記》作者司馬遷以翟公的這段史實,表達了對官場中人情冷暖之感慨,更說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意思是說:像汲、鄭這樣出色的人,都會遇到這種冷暖的待遇,何況是一般人呢?司馬遷恐怕也反應自己當下的心情吧!後來「門可羅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失勢後賓客稀少的景況。亦可用以泛指一般來客稀少、門庭冷清的景況。
阮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參考資料:錢念孫《中國文學史》、維基百科
心曠神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曠神怡」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據《范文正公文集.卷三》引)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慨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1>,波瀾不驚,上下天光2>,一碧萬頃3>,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4>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5>,靜影沈璧6>,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7>神怡8>,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注解〕 (1) 春和景明:春風和暖,陽光明亮。 (2) 上下天光:天光和湖光相映照。 (3) 一...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中,結合駢文散文,既保留古文的流暢,駢體的對稱,鏗鏘的音調,更描寫出貶謫生涯的感慨。[8]可見,王禹偁獨樹一幟,為後來的詩文改革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著作: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議十卷。作品:《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黃州興建小竹樓記》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杞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瘧疾。他越來越思憶故國家鄉,思念親朋故友,關心窮苦百姓,憂慮國家前途。其間,杜甫抒情寫懷,詠古諷今,感慨激揚,不由自己,所作詩篇,約佔今存作品總數三分之一。大曆元年(七六六),他做了一篇自傳性的敘事詩─〈壯遊〉,從幼年學詩起,歷敘漫遊齊、趙,洛陽失第,長安十年,經安史之亂到滯留巴蜀的生活。當時杜甫五十五歲。此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吐蕃、回紇卻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國家仍是動蕩不安。而這時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已無力匡扶國運。於是便又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及對昔日...
玲瓏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薦,終於踏上仕途。他的詩歌創作主要承襲盛唐,五、七律轉為淡雅,古詩則漸趨鋪陳麗藻。安史之亂後,偶有感慨,也多著墨於戰後荒蕪的景物描寫,及悲嘆個人際遇的坎坷。德宗之時,發生朱泚之亂,盧綸任河中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慷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境,稱它四面八方都有寬大的窗戶,所以室內光線十分充足,潔淨明亮得直逼仙境。因為八面都透光,所以稱作「八面玲瓏」,後來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