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7.6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計策、辦法。《三國演義》第四回:「王充得書,尋思無計。」《紅樓夢》第六二回:「連司棋都氣了個倒仰,無計挽回,只得罷了。」
病染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情沉重,無藥可救。比喻事情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參見「病入膏肓」條。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風雨秋堂套.賺〉:「真個崔張不讓,命該彫喪,險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後悔無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哀公六年》:「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事後懊悔,已來不及了。表示事情無法挽回。《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如不早圖,後悔無及。」《鏡花緣》第九七回:「只聽他說了一句『後悔無及』,早已氣斷身亡。」也作「後悔不及」、「後悔莫及」、「後悔何及」。
響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磕頭時額頭碰觸地面而磕出聲音,表示十分恭敬或祈求之意。《老殘遊記》第一四回:「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玉大人的牛性。」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態已經難以挽回,別無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齊書.卷二六.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也作「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飲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忍氣吞聲」。見「忍氣吞聲」條。01.《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檄》引南朝梁.任孝恭〈為汝南王檄魏文〉:「關東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淪蕪,室家顛殞,飲氣吞聲,志申讎怨。」(源)02.元.張養浩〈寨兒令.乾送行〉曲:「乾送行,謾長亭,被恩書挽回雲水情。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帶行人所望無成,管伴使飲氣吞聲。」 
牛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脾氣很拗,性情倔強。《老殘遊記》第五回:「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玉大人的牛性。」也作「牛心」。
步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步一步、逐步。唐.杜荀鶴〈遊茅山〉詩:「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現在挽回之法,須要步步腳踏實地,不作虛空之事。」
反水不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比喻事成定局,不可挽回。參見「覆水難收」條。《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付之一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無可奈何,只能一嘆了之。《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時事如此,無法挽回,也只得付之一嘆的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