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90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轉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挽回、調解。《文明小史》第九回:「還虧典史明白,恐怕一朝決裂,以後更難轉圜。」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 【由來】戰國時代,各國以攻伐為事,以致兵連禍結,人民塗炭,孟子於是便周遊列國,想說服一些國君來挽回這好戰的風氣。梁惠王是個好戰的國君,他往往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和他國打仗。有一次,孟子來到了梁國,就去見梁惠王,惠王問他:「我對於國家大事,總算是做到盡心盡力了。如果河內(古代總稱黃河以北為河內)收成不好,有了災荒,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同時還把河東的糧食調濟河內;要是河東收成不好,遭了災荒,我也照樣辦理。我看鄰近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能夠像我這樣愛護百姓,然而鄰近的百姓不見得減少,我國的百姓也不見增多,這是何故?」孟...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2.《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此事我已千思萬想,但你已許人,我已聘婦,沒甚計策挽回,如之奈何?」 參考詞語︰無可奈注音︰ㄨˊ ㄎㄜˇ ㄋㄞˋ漢語拼音︰wú kě nài釋義︰奈,奈何。「無可奈」即「無可奈何」。見「無可奈何」條。 01.唐.武元衡〈酬太常從兄留別〉詩:「鄉路日茲始,征軒行復留。張騫隨漢節,王濬守刀州。澤國煙花度,銅梁霧雨愁。別離無可奈,萬恨錦江流。」 參考詞語︰無計奈何注音︰ㄨˊ ㄐ|ˋ ㄋㄞˋ ㄏㄜˊ漢語拼音︰wú jì nài hé釋義︰猶「無可奈何」。見「無可奈何」條。 01.《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只是丈夫昨晚回來,說是無計奈何,將奴家典...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切實穩健。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大古是腳踏實地,你從來本性我須知。」《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現在挽回之法,須要步步腳踏實地,不作虛空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挽回頹勢。如:「將比數扳平」。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媳婦田氏一番解說,分析利害後,水夫人不禁感到事情已成定局,所以才說:「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這裡的「木已成舟」就是表示已成事實,難以改變了。俗話說:「生米煮成熟飯。」或「生米做成白飯。」與此成語語義頗為接近。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現在你世兄的意思,打算怎麼樣呢?開礦本是件頂好的事,不但替中國挽回利權,而且養活窮人不少。若是半途而廢,豈不可惜!」
鑄成大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羅紹威任節度使時,請朱全忠為其消滅驕橫的牙軍。事成,朱全忠仍不撤離,並向羅紹威要求給養,致使其府庫一空、兵力衰竭。羅紹威後悔莫及,乃感慨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錯,銼刀,雙關語指錯誤。典出《資治通鑑.卷二六五.唐紀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後用以比喻造成重大而無法挽回的錯誤。如:「為償賭債,他竟做出綁票勒索的勾當,鑄成大錯!」
當務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史稿.卷一五二.交通志四》:「中國郵政若行,即以獲資置備輪船出洋,藉遞信以流通商貨。其挽回利權,所關尤鉅。臣等博訪周諮,知為當務之急。」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國國力不斷減弱,甚至為大國併減。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指文化水準低淺,生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日強,不斷對外擴張;齊桓公為了抵擋日益強盛的夷狄,於是號召各地諸侯攜手合作,抵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