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瘠人肥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苛刻,對己寬厚。明.屠隆《花記》第三四齣:「眾生多犯慳貪,謀奪強占,瘠人肥己,毫釐不捨,共若干起。」
西州之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州,今南京市西。晉太元十年,謝安病重從西州門回都,安死後,外甥羊感於謝安對他的愛護,不再經過西州門。一日因酒醉,誤走西州門,而悲感不已,用馬鞭扣門,高呼曹子建詩:「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典出《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後以西州之痛為悼人舅喪之詞。
琴心相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司馬相如以古琴聲鳳求凰曲挑動卓文君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後指以琴聲傳達自己的情意,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明.屠隆《花記》第二一齣:「你雄姿秀骨風度好,瞥然見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願詠桃夭,諧白髮附青霄。」也作「琴挑文君」。
普濟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用語。指佛施展法力,援救眾生脫離苦海,使登彼岸。《太平廣記.卷一六一.張應》:「應即往精舍中,見竺鏡。鏡曰:『普濟眾生,但君當一心受持耳。』」也作「普濟群生」。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約在今山西寧武附近)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今河北曲陽西北)參見道安,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引人勝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引人入勝」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郭澄之《郭子》(據《北堂書鈔.卷一四八.酒食部》引)王佛大1>嘆曰:「三日不飲酒,覺行神2>不復和親也。酒自引人入勝地3>耳。」 〔注解〕 (1) 王佛大:王忱(?∼西元392),東晉太原晉陽人,字元達,一字黃子,小字佛大。弱冠時即知名,貌醜但才慧,歷位驃騎長史,孝武帝太元中出荊州刺史,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個性任達不拘,極嗜酒,晚年尤甚,或連月不醒。 (2) 行神:即「形神」,指形體和心神。 (3) 勝地:玄妙的境地。〔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供後人參考或援用的事例。《南史.卷二二.列傳.王首》:「魯有靈光殿,漢之前例也。」清.徐珂《清稗類鈔.廉儉類.閻文介崇儉》:「有某酒樓以方伯初次定席,殽饌精美,計值甚廉。其後宴客,皆責如前例。」
阿修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六道之一,也是八部眾之一。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常與忉利天交戰。梵語asura的音譯,意為非天。在佛教中認為雖屬天界,但無天人的德行,性情諂詐,所以稱非天,有的佛教部派將之從天道分出,獨立為一類。《雜阿毗心論》卷八:「有欲令阿修羅與天同趣,是故說言:『汝先是天。』」也稱為「不洒」、「非天」、「修羅」、「阿須羅」、「阿須倫」、「阿蘇羅」、「阿素羅」、「阿素洛」。
大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書籍中冊數多者。《高僧傳.卷一.長安摩難提》:「而猶得傳譯大部,蓋由趙正之力。」
縱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豪邁奔放。《南史.卷二二.王首傳》:「孔琳之書,天然縱放,極有筆力。」《金史.卷一一○.趙秉文傳》:「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