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子語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黎靖德編,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為熹與門人問答之語。係綜合李道傳、李性傳、蔡抗、王士毅及王佖等五種語錄刻本而成。也稱為「《子語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紅色彩紋。《後漢書.卷五六.王龔傳.論曰》:「故晨門有抱關之夫,柱下無文之軫也。」
2.印章上鐫刻凸出的文字,即陽文。明.楊慎《升菴詩話》卷三:「三代鐘鼎文有款識,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陰。刻之印章,則陽文曰文,陰文曰白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砂磨細,摻入清膠水所浮出的部分,因其色紅,故稱為「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砂。《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大秦傳》:「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丹、青碧。」《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指如削蔥根,口如含丹。」
2.砂製成的墨。唐.韓愈〈送靈師〉詩:「材調真可惜,丹在磨研。」
3.用砂作成的紅色顏料,可用來塗飾。《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紀》:「禮,天子之宮,有斲礱之制,丹之飾,宜循禮復古。」
干玉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紅色的盾牌。玉戚,玉飾的大斧。干玉戚本指古代武舞時所使用的兵器,後用以指儀仗。《禮記.明堂位》:「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東周列國志》第四一回:「干玉戚,森聳以相參;龍旗豹韜,抑揚而相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26~1705)字雪箇,號个山,明宗室。明亡後,曾剃髮為僧,因常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終。工書法,尤善畫山水、花鳥、竹木,豪邁自然,不拘形式,為一代宗匠。
經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農(1887~1951)原名有町,字經農,筆名澹如,後以字行;祖籍江蘇省寶山縣,出生於浙江省浦江縣。八歲喪父,赴湖南依叔其懿生活;幼年即受時務學堂、湘報館、南學會的影響,思想新穎;光緒二十九年(1903),以第一名考入常德府中學堂;次年,赴日本留學,考入巢鴨弘文學院,越年轉學成城學院。留日期間曾參加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冬,因反對「取締規則」回國,乃與留日同學共同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三十四年九月,中國公學發生學潮,全體學生退學,另組辦中國新公學,氏被推為三幹事之一。宣統二年(1910)因其叔過世,遂返湖南,負養家之責,擔任高等實業學堂教師,並兼任農業學堂翻譯。
  辛亥(19...
子家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用純撰。言居家儀法規範諸事。也稱為「治家格言」、「子治家格言」。
希祖(1879-194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祖,浙江省海鹽縣人。字逿先,生於清光緒5年(1879)。幼年受其父永檠課讀,即有志於經史之學。22年,入縣學,家貧,在外就館。31年,考取浙江省官費,留學日本,進早稻田大學研究歷史,並從章太炎受說文音韻之學。畢業後回國,執教杭州兩級師範學堂、嘉興第二中學堂。辛亥革命時,被推為海鹽縣知事,不久改任職浙江省教育廳。民國2年(1913),奉派至北京,出席國語讀音統一會,議定注音符號。旋應聘北京大學預科教授、兼清史館纂修。6年,任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12年,赴陝西講學,並蒐訪碑拓史料甚富。又往山西,遍觀大同雲岡石窟。16年,張作霖入北京,改組北大,氏辭職改任清華及輔仁大學教授。發起成立中國...
家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驊(1893~1963),字騮先;浙江省吳興縣人。幼受私塾教育,十三歲進南潯正蒙學堂;十五歲考入南潯公學,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底畢業;次年到上海,考入同濟德文醫學校;民國元年(1912),改念同校工科;三年,赴德國留學,入柏林礦冶科大學就讀;六年因歐戰返國,應國立北京大學之聘,任教德文;翌年,獲教育部公費再赴歐洲留學,專攻地質學,先到瑞士,入伯爾尼大學研究,民國九年轉德國柏林大學地質學系;十一年,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兩年後返國,仍回北京大學任地質學教授兼德文學系主任。
  民國十五年(1926),應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之聘,任地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時校內因共黨滋擾,受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