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哭喪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家出時,孝子所執的竹棒。《西遊記》第三二回:「那個哭喪棒重,擦一擦兒皮塌,挽一挽兒筋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他可不要到我衙門裡來娶,他跴進我轅門,我便拿哭喪棒打出來。」也稱為「哭竹棒」。
攢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帝、后靈柩暫的地方。宋南渡後,因陵寢皆在河南,此處不過暫厝,故有此稱。《元史.卷一三.世祖本紀一○》:「會稽有泰寧寺,宋毀之以建寧宗等攢宮。」也作「欑宮」。
議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商議婚事。《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中年喪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議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請個地理先生,擇地葬了王氏棺訖,那時便漸漸有人來議親。」
致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樂人所進的祝頌詞。《宋史.卷一一三.禮志一六》:「八月,罷秋宴,以魏王出,翰林學士蘇軾不進教坊致語故也。」《元史.卷七一.禮樂志五》:「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
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喪事。《周禮.春官.司服》:「凡凶事服弁服。」唐.柳宗元〈故宏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辭〉:「以其素廉,家之蓄不足以充凶事,遂於是邑。」
皁絲麻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細微的糾葛或牽連。「皁」文獻異文作「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要勒掯我回去?」《水滸傳》第二六回:「若是停喪在家,待武松歸來出,這個便沒甚麼皂絲麻線。」也作「半絲麻線」、「絲麻皁線」。
虞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祭禮。在父母葬後,將其魂魄安於宮的儀式。漢.劉熙《釋名.釋喪制》:「既葬,還祭於宮曰虞,謂虞樂安神,使還此也。」
險道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的開路神。相傳其身長丈餘,頭廣三尺,鬚長三尺五寸。頭戴束髮金冠,身穿紅戰袍。左手執玉印,右手執方天畫戟。出時先行,能押諸凶煞惡鬼。是《周禮》方相氏的遺制。也稱為「阡陌將軍」。
起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祖父的靈柩幾時起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置。《荀子.禮論》:「紸纊聽息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已,然而殮之具,未有求也。」唐.楊倞.注:「紸讀為注,紸纊即屬纊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