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2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役。《詩經.大雅.桑柔》:「民有肅心,荓云不逮。」漢.毛亨.傳:「荓,使也。」
教育基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實現,然,教育基本法特別聚焦於教育基本權之上,並以此作為其建構之基底。而我國憲法第21條規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以此作為實踐教育基本權之基礎。(註1) 教育基本權之概念過去在長期受到戒嚴的國家主義影響下,傾向將「教育基本權」稱為「受教育權」,而後受日本之影響,「學習權」之漸見於近年的教育改革,相對於「受教育權」,「學習權」更為積極地表現以人為主體之概念。而「學習」,實為人之自然潛能之一,學習的好奇心使人從自我向外開展、出發,進而與外在世界連結,彼此感應,再而達成自我實現之目的,充分開展自我。由此可知自...
大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憲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大學自治即屬憲法第十一條之講學自由的範疇。而其保障之內容於大學自治除包括研究自由、教學自由及學習自由等事項,亦對大學之組織及建構加以確保,又憲法為我國最高之精神,大學自治既受憲法講學自由之保障,自當不容許政府或機關的任意侵犯,故依憲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全國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機關,依法律受國家之監督。」及大學法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教育主管機關僅在有法律正當授權之情況下,始能監督限制大學自治。相關教學資源請...
尸祿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朱雲當著漢成帝的面,批評張禹不能匡正輔佐主上,也不能對人民有所幫助,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今亦可用為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安家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1>,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2>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注解〕 (1) 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 (2) 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集會結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民在特定議題上與政府觀點對立時,得以透過聚集開會與組成團體等自我組織方式形成集體意見的權利。憲法規定人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
素餐尸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朱雲當著漢成帝的面,批評張禹不能匡正輔佐主上,也不能對人民有所幫助,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今亦可用為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宗教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自由在憲法上關於宗教自由的相關規定係出於一精神自由之保障,其透過自由民主法治國家的憲法實踐,進而創設宗教自由的外在友善環境。使人民可自由依其自我意志選擇宗教,而在此基礎下自由生活則使得人民可真正實現其內心心靈之宗教自我實現。 宗教自由的保障範圍憲法第13條規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其目的是為促成人在信仰上自我實現的最大可能性。一般將信仰解釋為個人針對其自我選擇而決定的特定思想或價值之全心投入,由此可知個人的信仰自由意謂個人可以自由選擇或不選擇任何價值體系,作為其個人本身信仰。而此指的「宗教」一詞之範疇可就廣義來...
無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君主、領導者。《書經.仲虺之誥》:「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三國演義》第一○回:「軍士無主,望風奔逃。」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身,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