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魚綱鯉科。銀灰色。體形似鯿,胸平,背部隆起。草食性,為淡水經濟魚類之一。
夕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昏時的陽光。[例]淡水夕照是臺灣北部著名的勝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鐘鐸下方紅色飛羽:象徵在日新又新中不斷進步,並表示優秀、光榮、有重大成就之意。 校歌玉山蒼蒼兮,淡水湯湯;惟山川之靈秀兮,實玉韞而珠藏。化育日弘兮,絃歌悠揚;繫締造之艱難兮,炳復旦之光昌。究中西之學術兮;克明德之輝煌;咨爾吾儕建民邦,國風何泱泱,國風何泱泱。惟任重能致遠兮,矢志誠其毋忘。惟任重能致遠兮,矢志誠其毋忘。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訓》,《校徽》,《校歌》。 教學研究單位 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溝通障礙碩士學位學程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原兒童發展研究所)心理與...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柵線萬芳醫院站出站→右轉興隆路直行至 麥當勞旁→中國科技大學板南線:搭捷運至忠孝復興站轉乘木柵線即可淡水線:搭捷運至台北車站站轉乘板南線至忠孝復興 站轉乘木柵線即可,請於捷運木柵線萬芳醫院站出站→右轉興隆路直行至 麥當勞旁→中國科技大學自行開車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接建國高架道路→辛亥路→經辛亥路與興隆路交叉路口後(過人行陸橋)第一個紅綠燈左轉→中國科技大學第二高速公路【國道3號】新店交流道下→左轉中興路→右轉寶慶路(過景美橋)→接木柵路四段→左轉辛亥路六段→過懷恩隧道第二個紅綠燈右轉→中國科技大學第二高速公路【國道...
布袋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實型態:果實成熟時彎曲下垂 <註1> 外來植物布袋蓮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在全世界熱帶地區淡水水域均有分佈;一八九八年首次引進台灣,當時是作為水生觀賞植物使用。但近年來因繁殖太快、阻塞河川出口,已成世界公認的危害水域水生植物。<註2> 驚人的繁殖力每每在湖泊或水田附近看見少數的布袋蓮,過陣子如沒有人為破壞的狀況下,定會見到布袋蓮無邊無際形成一片惡勢力,範圍之大讓其他水生植物無法在其間立足。以在淡水河口的布袋蓮群落來說,隨著海潮...
簡大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早期抗日領袖之一,在雲林一帶從事抗日活動。與林少貓、柯鐵虎合稱「抗日三猛」。 生平簡大獅(~1900),名忠誥,號大獅,宜蘭人。明治28年(1895)日軍入台,妻妹母嫂皆為日軍所殺,於是與日人不共戴天。同年12月底,與陳秋菊、林李成等人會合攻打台北城,後來轉戰竹子湖、滬尾(今新北市淡水)、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等地。明治31年接受日本人的勸誘,與林秀清、劉簡全等向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提出投降請願書,並在芝山岩舉行歸順典禮。簡大獅率領部眾提交歸順誓約書,保證從此不再收取「保庄金」、不攜帶武器、從事正當行業,並呈送住所、家...
原生生物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將大型海藻歸類於植物界。(註1) 原生動物是像一群單細胞生物,為自由生活或寄生性的。分布於海水、淡水或寄生動物體。主要種類包含鞭毛蟲類、肉族蟲類、變形蟲、有孔蟲、放射蟲等。其運動方法有三種,鞭毛運動、偽足運動和織毛運動。(註1) 眼蟲主要分布於池塘、湖泊等淡水中,已知種類有800種以上,他們兼具動物與植物的特徵。其動物特徵是不具細胞壁、有眼點能感光、有鞭毛能游動;其植物特徵是有葉綠素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儲存澱粉。(註2) 黏菌黏菌喜歡溫暖潮...
仙跡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點 /642、643、644、505、290、252滬江中學站、台汽、新店客運景美站【捷運】◆ 淡水←→新店線「景美站」 仙跡岩的傳說-一個腳印的故事據說以前台北人要到文山堡 時,經過蟾蜍山時就會出現一陣煙霧,然後路人就不見了。呂洞賓認為是妖怪在搞鬼 ,於是站在仙跡岩上將蟾蜍釣起來降伏,自此蟾蜍山不再傳出「吃人」怪譚。由於仙 公站的大岩石上留有「三寸」腳印,所以後人穿鑿附會說是仙公的足跡,而稱其為「 仙跡」岩,西元一九四六年在岩下建廟奉祀衪。又有耆老說,事實上那個「仙跡」只 是一名到山上放牛的牧童所刻下的腳印,根本不...
烏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鯔形目。體形圓長,頭背略扁平,眼皮厚,體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由人養殖。每年冬季洄游至臺灣南部西岸產卵,臺灣特產烏魚子即為此魚的卵巢。也稱為「烏頭」、「烏鱧」。
滬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淡水鎮的舊稱。參見「淡水」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