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闇度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棧道:在險絕的崖壁上鑿孔架木而築成的道路。 (4) 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
冠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習於禮教的人。《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闕遺矣。」
非常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尋常、偉大的事業。《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
陳平分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平在鄉里祭社時,因分配肉食均勻,受到父老稱讚,他說如果能主持天下,也會像分肉一樣公平合理。見《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後以陳平分肉指在小事中顯出辦大事的才能。唐.杜甫〈社日兩篇〉詩二首之二:「陳平亦分肉,太史竟論功。今日江南老,他時渭北童。」
壹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目張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
秋毫無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秋毫無犯」。見「秋毫無犯」條。01.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七:「軍行之地,秋毫無擾,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
 
揚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揚起塵土。《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漢高祖還沛之事。」《西遊記》第一二回:「當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
雞犬不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狗都未受到驚擾。比喻軍隊紀律嚴明,毫無騷攪。《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封神演義》第二八回:「一路上父老相迎,雞犬不驚。」
所向摧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