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禍亂。《文選.班固.幽通賦》:「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茂盛。《文選.班固.西都賦》:「五穀垂穎,桑麻鋪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香草。《玉篇.艸部》:「茝,香草也。」《楚辭.屈原.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漢.王逸.注:「蕙、茝皆香草也。」
思古幽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古而觸發幽深的情意。《文選.班固.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視的樣子。《文選.班固.東都賦》:「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容。」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小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紀最小的女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唐.張守節.正義引班固詩:「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枕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縱橫相枕而躺。《文選.班固.西都賦》:「禽相鎮壓,獸相枕藉。」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侍君王左右。《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君厭承元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