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根本、源頭上清理整頓。指澈底解決問題。《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現在正本清源之法,第一先要禁掉這些書,書店裡不准賣,學堂裡不准看,庶幾人心或者有個挽回。」也作「端本清源」、「端本正源」、「端本澄源」、「清原正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了結。如:「清帳」。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如:「根源」、「源流」、「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正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究本源。《淮南子.主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2.書籍或文件的原本,相對於副本而言。《魏書.卷六二.李彪傳》:「正本蘊之麟閣,副貳藏之名山。」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一.敘國朝求訪》:「選三館正本書萬卷。」
3.還本、夠本。《董西廂》卷一:「儻或明日見他時分,把可憎的媚臉兒飽看了一頓,便做受了這恓惶也正本。」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來看,其骨幹仍是以儒家思想為重心。不過,劉勰認為玄學風尚下的文壇,「離本彌甚」、「將遂訛濫」,為了正本清源,端正文風,而作出「體乎經」的主張。玄學思想《周易》是主要的依據。而《文心雕龍》的寫作,便是取法《周易》。〈繫辭傳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文心雕龍‧序志》就很明確指出其撰寫本書的目的。他說:「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文心雕龍》之作就是彰顯「大衍之數」,與《周易》精神相一致。又劉勰對孔子至為尊崇,本來他一生最重要的職志,就是要效法兩漢經師,...
拔本塞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樹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樹木的根,堵住水的源頭。語出《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後比喻毀棄根本。《晉書.卷六七.郗鑒傳》:「賊臣祖約、蘇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誅……拔本塞原,殘害忠良,禍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歸。」亦可引申為正本清源、從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端本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根本、源頭上清理整頓。《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端本正源者,雖不能無危,其危易持。」也作「正本清源」。
敦本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01.《晉書.卷七五.劉惔列傳》:「古之善政,司契而已,豈不以其敦本正源,鎮靜流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