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8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潘鬢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指男子的肢瘦弱,早生白髮。參見「沈潘鬢」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舊時常掛在間,形狀略似今天的指揮刀。《水滸傳》第一二回:「帶毛牛膀靴,跨口刀,提條朴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蕭雲仙插彈弓,手拿刀,奮勇爭先,手起刀落,先殺了幾個番子。」
虎斑細蜾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虎斑細蜾蠃。別名為虎蜾蠃、弓費蜾蠃、虎斑泥壺蜂。雌蟲體長26-28mm,雄蟲體長23-25mm。有腹柄的大型蜾蠃,腹柄極細長,錘腹圓錐狀。身體黑色有黃色斑紋,黃色部位包含臉部唇基的塊斑、複眼凹窩內緣、觸角間小圓斑、頭部後緣細紋、前胸前方一對粗斜橫斑(有時在中央相連)、中胸背板一對弧形短斑跟一對短縱紋、中胸側面的粗縱紋、中胸小盾片一對圓斑、後胸細橫紋,前伸腹節一對相向的大型勾狀紋、腹柄中間及末端各有一對斑紋,錘腹第1腹節前緣及末端各有一對粗橫紋,第2~4節有一對細橫紋。
白喉林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ica coronata
體長13~15公分。喙直而尖,黑色,腳黑色。雄鳥頭部至背上灰黑色,眼睛上下有白紋,背上有深色縱紋,黃色,翼羽灰黑色有白邊,喉部黃色或白色,胸部至腹側為黑色,脅部有一塊明顯的黃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鳥身體背部褐色,背部有深色縱紋,和脅部黃色,腹面白色有褐色縱紋。
共4亞種,分布於北美及中美洲,繁殖區在北美洲除了東北部以外的地方,冬季至北美洲南部、西印度群島以及中美洲度冬。
夏季時大多以昆蟲為食物,冬季時的食物種類較多樣。不同亞種繁殖期雄鳥的鳴叫聲也有不同。繁殖於針葉林或是針闊葉混合林,鳥巢為杯狀,由草和細樹枝構成,位於針葉樹或是高大的落葉樹上。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森鶯科(Family Parulidae)
五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彎。五斗,五斗米,喻指官俸。折五斗比喻為做小官而屈辱自己。見《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白髮西風,折五斗,不應堪此。」也作「折升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撐直部。如:「從事文書工作,切記挺、坐姿正確、每隔一段時間舒展筋骨,以避免痠背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的內臟之一。呈扁平蠶豆狀,位於部脊柱的兩側,左右對稱;有分析血液中的廢料為尿液及調節血液裡的物質含量等功能,是人體中主要的排泄器官之一。例:平常時毋愛食水个人,仔較會有結石。(平常不喜歡喝水的人,腎臟比較會有結石。)
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國漢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陝西、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以及東北地區。各地稱謂不一,陝西稱為《鼓》或《花鼓》,山西、山東稱為《打花鼓》或《花鼓》,安徽稱為《鳳陽花鼓》,江蘇、浙江及東北地區亦稱《打花鼓》。鼓呈長筒粗形,用寬布帶穿於鼓環中,斜挂在表演者左側間。表演者雙手各執一鼓槌邊擊鼓邊舞蹈,以強烈多變的鼓點與矯健的舞姿緊密配合。有單人、雙人、四人和集體表演多種形式。常在節慶時間和《秧歌》、《高蹺》、《跑旱船》、《獅子舞》等一起在廣場上演出。《鼓舞》歷史悠久,是由花鼓演變而來。《鼓舞》流派很多,就其表演風格來看,可分文、武兩類。文鼓的鼓點變化豐富,動作比較活潑,技巧性高...
箭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公分;莖匍匐或平臥,多分枝,密被短剛毛;單葉,對生,卵形或廣卵形,長2-3公分,寬1-2公分,兩面密被伏剛毛,葉緣鈍齒狀;輻射狀頭花單一或數朵簇生,腋生,總苞長橢圓形,總苞片4-5枚,花冠直徑約1公分,總花托具托片;雄蕊5枚,花藥黑色;舌狀花4-8,花冠黃色;筒狀花冠黃色,4或5裂,兩性;瘦果黑褐色,倒披針形或倒錐形,具2-3芒狀冠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的脊椎骨,共有五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