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渦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5~7 mm。背甲灰褐色或深褐色,有黑色條斑。眼域淡色。第I步足最長,各節兩端及中間有黑色環帶;尤其是腿節和脛節末端的黑色環帶,以及脛節近端的白色環帶最為顯著,為他種渦蛛所無。第IV步足蹠節背方有毛櫛。腹部前方隆起如屋脊狀,背面為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成對的白色圓斑沿著背中線排成二列。雄蛛體長約4~6 mm。全身黃褐色,背甲兩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帶,腹部較為低矮。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的低海拔山區和平地。多棲息於人造建築物的牆角,或偶而在闊葉樹林底層較陰暗的處所,結傾斜圓網,網心有薄幕狀的螺旋形隱帶,蜘...
角擬金花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3.0-15.0 mm。雄蟲:身體黃褐:複眼相對較大,複眼間的距離為複眼直徑0.4倍;觸角相對較長,向後展時遠超過後腳基節,第一節非常長,長為寬的八倍,第二節長比寬稍長,第三節長為寬的兩倍,第四節長比寬長一些,第五節強烈膨大且腹面強烈凹陷,第六到第九節圓錐形,長為寬至少兩倍,第十節三角形,第十一節相等於前五節的總長;前胸背板比頭部寬一些,縱向,長為寬的1.25倍,基部之前變窄,最寬處在中間偏前,表面在基部之前具兩個明顯的凹陷,且具稀疏且明顯的點刻;翅鞘適度隆起,表面具縱向排列的點刻,但點刻排列非常規則,基數條列間具少於5個具毛點刻,毛直立、長且呈黑色,縱列之間平坦且沒有具毛點刻;後腳脛節...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解〕 (1) 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與張耳為刎頸之交,秦滅魏,為里監門。陳勝起兵,與張耳立陳人武臣為趙王而同事之,趙王立餘為代王。後耳降漢,與韓信破趙,餘亦遭斬殺。 (2)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4) 釜甑:兩種古代的烹...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三八.李泌》引《鄴侯外傳》:「臣絕粒無家,祿位與茅土,皆非所欲。為陛下帷幄運籌,收京師後,但枕天子睡一覺,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動天文足矣。」 02.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三.戲冊侯制》:「碧澗明月,佐爾帷幄運籌;乳窟玉泉,勝彼青州從事。」 參考詞語︰幄中運籌注音︰ㄨㄛˋ ㄓㄨㄥ ㄩㄣˋ ㄔㄡˊ漢語拼音︰wò zhōng yùn chóu釋義︰即「運籌帷幄」。見「運籌帷幄」條。 01.宋.劉攽〈上書行〉:「君不見下邳少年授書起,幄中運籌制千里。」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女開科傳》第二回:「倚妝見麗卿這段光景,已知他不是薄情種子,風流都雅更是死心榻地,而弱芳、文娟卻又與那遠思、又張交頭密語,促深談;各自心照不宣。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巴。指鼻子下面腮頰部分。《莊子.漁父》:「左手據,右手持頤以聽。」《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高宗三女》:「主方額廣頤,多陰謀。」
寸草春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三○齣:「愛寸草春暉,衣紫拖朱滿前。焚寶篆,齊稽手三星,謝天憐念。」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為楚所滅。 (3) 句踐:春秋時越王,生卒年不詳。為吳王夫差所敗,困於會稽,屈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奉迎。[例]承歡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解釋2 2.出處3 3.故事4 4.例句 1.解釋庖丁:廚師。比喻掌握了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2.出處<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之所跂,砉然想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棨之未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