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3.2567 ms
您是否想查詢 世胙 食醋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融,卻永遠孜孜緊扣,一絲不苟。」詩人早慧,寫作年齡極早,與白萩同被譽為天才詩人。覃子豪批評林泠早期詩作「純任自然,毫無造作的痕跡,詩句像提煉過了的口語,內容深刻,情感凝鑄,甚至帶一點兒冷峻」。羅行認為她的詩,給予人「純真質樸的感受」,有著渾然天成的「清新雋永的意境和興味」。9502123駱彥伶編輯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朵思,1939年8月出生,本名周翠卿,嘉義人,出版過詩集、小說和散文。  1955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於《野風》,1963年自費由創世紀掛名出版其第一本詩集《側影》,20多年後1990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窗的感覺》、1994年出版《心痕索驥》、1997年出版《飛翔咖啡屋》、1999年出版《從池塘出發》、2004年出版八輯式長詩《曦日》。另有散文集《斜月遲遲》,短篇小說集《紫紗巾和花》,長篇小說《不是荒徑》等。 朵思詩作善於運用意象,詩想豐富,不拘泥於題材...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7月,離上海去日本,先住東京,後遷京都。客居日本期間寫有長篇小說《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說、散文詩作;以及《神話雜論》、《西洋文學通論》和《北歐神話ABC》、《中國神話研究ABC》等著作;《從牯嶺到東京》、《讀〈倪煥之〉》等論文。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一度擔任“左聯”執行書記。從此,茅盾和魯迅在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鬥爭。1931年,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魯迅和茅盾等發表了《爲國民黨屠殺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發表《上海文藝界告世界書》和《爲日軍...
弄斧班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班門弄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朋友王緯兄弟,出身於書香世家,富有文采。兩人前來京師為文,柳宗元為他們的唱和詩作寫序,讚美他們有如三國時的應璩、應瑒及南朝時陸機、陸雲兩對兄弟,寫出音律玄妙、內容精美的詩句,並自認所寫的序文是在行家面前獻醜,有如在善於工藝的魯班、郢匠前耍弄斧頭。後來「班門弄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
春暉寸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寸草春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孟郊出身寒苦,四十六歲才考上進士,作了官後,又因性情耿直而受到排擠,最後只能當個小官,直到去世。孟郊由於一生貧寒,他的詩作也多描寫自己淒涼的境遇及心聲,同時也反映一般人民的生活疾苦。在〈遊子吟〉這首詩中,描寫慈母為即將要遠行的孩子縫製衣物,以免他們在路上受寒。這樣的恩情,子女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報答。詩中用「寸草」比喻子女,而用「三春暉」比喻母愛。「春暉」即是指春天的陽光,形容母愛有如春陽一樣的溫暖。後來「寸草春暉」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難以報答。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土投降。文天祥圖謀恢復,但兵敗被俘,囚禁於元都燕京長達四年,終因拒降被殺。他生前寫了不少抒發胸臆的詩作,其中一首〈紀事詩〉,在詩序中陳述了在敵營與南宋降將呂文煥會面的情況。呂文煥原為南宋鎮守襄陽的統帥,守城六年,彈盡援絕而開城降元,成了南宋叛將。襄陽失守,間接導致了南宋滅亡,所以文天祥一見呂文煥、呂師孟叔姪,便指稱他們為「亂賊」,並斥責道:「在彈盡援絕時,理應以死報國,偏偏你只顧兒女私情,愧對國家的託付,也毀壞自己的家族名聲,使呂氏世代都成了千古罪人。」呂師孟不服氣地挖苦文天祥說:「丞相你曾上疏奏請皇上斬殺我這個叛逆,現在為什麼不親自動手呢?」文天祥又罵道:「朝廷沒能將你們這樣的叛賊處死是失...
俗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凡庸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正是他風流文雅處,俗人怎麼得知?」《紅樓夢》第四五回:「我又不作詩作文,只不過作個俗人罷了!」也稱為「俗夫」。
膾炙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洋戰爭經驗,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對戰爭、人性,以及生命本質最深沈的思索。作品以詩為主,兼及小說評論。詩作富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和現實批判精神,其詩作發表於《藍星》、《創世紀》、《笠》等詩刊。  太平洋戰爭期間,他被迫以「台灣特別志願兵」身份服役,遠赴南洋,在帝汶島的熱帶叢林中穿梭,戰後又因工作的關係,使他經常出入中部的八仙山林場。對他而言,密林幾近無所不在。包括了童年記憶中的故鄉、青年時的原始叢林與壯年工作時的山林。從早期純粹的密林描寫轉變到對社會的反...
賴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灣彰化縣人,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之一。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餘遺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