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6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伊利大學為一州立大學,1867年建校,校址設於伊州中部的Urbana-Champaign。全校共有學生36,000名,教師3,000名。芝加哥分校,創於1965年,共有學生25,000名,教師2,000名。
  伊大校總部圖書館,建於1868年。當時,全館僅有圖書644冊和價值1,000美元的政府文獻。1991年,該館藏書量,已高達7,920,000冊。在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會員圖書館中,僅次於哈佛和耶魯2校,排名第3。期刊共92,000種,其他文獻資料約5,700,000件。全部館藏之2/3,都集中總館;另外1/3,則分散於38所系、所及學院圖書分館。
  該圖書館系...
葛拉祖夫,亞歷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作曲家,生於聖彼得堡,卒於巴黎。他生長在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父親為業餘小提琴家,母親為鋼琴家,童年時就常到聖彼得堡大學旁聽,隨名師艾勒夫斯基(Elenovsky)和巴拉基雷夫(M. A. Balakirev, 1837-1910)學習鋼琴與作曲理論。1879年他發表第一首交響樂,由巴拉基雷夫指揮演出,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對葛拉祖夫的作品極為讚賞,收他為門徒,除了作曲外還授與他管弦樂法,並影響到他後來的芭蕾音樂配器特色。1884年他隨巴拉基雷夫到西方訪問,會晤李斯特(F. Liszt, 1811-1886),1885年...
拉煙霧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8年10月26至31日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多拉鎮所發生的大氣汙染事件。該鎮處於河谷中,兩岸建滿了工廠,貨車日夜不停的在兩岸行駛,工廠和汽車的煙雲被河谷兩岸的山封住,大氣汙染嚴重。10月最後的一個星期,大部份地區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加上數日持續大霧,大氣汙染物在近地層積聚。二氧化硫濃度約為0.5至2.0ppm,並存在明顯顆粒。濃霧煙幕就像一個密閉的煙霧室,空氣充滿硫磺味,持續達5天之久。在事件發生期間,5911人(占全鎮總人口的43%)有眼、鼻、喉刺激症狀並有胸疼、壓迫感、咳嗽、呼吸困難、劇烈頭痛和惡心、嘔吐等症狀,17人死亡。
茲類比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對流熱傳的熱流分析,如果假設流體的普郎特數Pr(參見Prandtl number)為1,則邊界層流動的動量方程式和能量方程式變成完成一樣,因此,從動量方程式解得邊界層流的速度值u,亦即解得邊界層流的溫度值T,其相差僅為一個常數,即T=常數u。因此,在Pr數為1的熱流邊界層問題,動量邊界層內的速度場u和熱邊界層內的溫度場T的情形是類似的,這種結束稱為雷茲類比法。
  伊利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學院所於1893年創立於芝加哥的阿莫學院(Armour Institute),當時名稱為圖書館學校(Library School)。1897年該校遷移至峨百那(Urbana)而更名為伊利大學州立圖書館學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State Library School)。1959年再改為圖書館學學院(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Science)。1970年代為因應資訊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而改為今名。
  1893年創立之初,申請入學者必須高中畢業且年滿21歲,每星期上課與工作時數40小時,一年即可完成學業...
馬林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林斯基(1884~1942)為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教授,原籍波蘭,獲有數理學博士學位,遷居英國後改變研究方向,以人類學為主。
  他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對人類學的研究很有貢獻,因為他建立了人類學功能學派(anthropological functionalism)。這一派主張採用「參與觀察」及心理分析的方法,來確定人類學研究的功能。
  他認為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及在各種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科學,包括人類的軀體、種族的差異、文明、社會構造,以及對於環境的心靈反應等問題的研究。他把人類學看成是一種文化科學。在他死後的第二年,即一九四四年,由其門人所輯出版的〔文化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命,敬表同意。《戰國策.燕策三》:「太子曰:『願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彞語支。部分仍保留氏族內通婚。婚姻採一夫一妻制,行自由戀愛。經濟以刀耕火種的農業為主,狩獵為輔。信仰盛行祖先崇拜,相信萬物有靈。
阿爾萊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角色名詞。也稱作哈樂昆(Harlequino)。源自於義大利藝術喜劇(Commedia dell´arte),是盛行於十六到十八世紀的一種喜劇類型。此角色原是代表個性狡猾的僕人,但卻滑稽與機智;最後發展成為穿著五顏六色服裝的哈樂昆(Harlequin),在英國啞劇劇情中深愛著女丑角(Columbine)。描寫男丑角最佳例子是義大利的卡羅戈多尼(Carlo Goldoni, 1707-98)的《一僕二主》(A Servant of Two Masters, 1745)一劇中,丑角以玩弄戲法的手段,欺瞞兩個坐在不同飯廳的主人。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荀貝格,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奧國作曲家,生於維也納,逝於美國洛杉磯。他生長於猶太家庭,曾任銀行職員,除了私下隨曾林斯基(A. Zemlinsky, 1871-1942)學和聲對位外,其餘的音樂知識都靠自修而來。1902年理夏德.史特勞斯(R. Strauss, 1864-1949)請他到柏林的史坦音樂學院(Stern Conservatory)任教。1903年返回維也鈉,私人開授作曲班,並發展他的「無調性和聲理論」,其中最有名的學生是貝格(A. Berg, 1885-1935)和魏本(A. Webern, 1883-1945)。音樂之外,荀貝格對繪畫也感興趣,他和抽象畫家康汀斯基(W. Kandinsky)交往。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