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90.631 ms
共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調雨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
祭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重要的祭祀。天子於每年秋分設壇祭祀月神,以表對天地賜與豐收的感恩之心。《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總,帶錫監,吹塤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史記.卷二八.封禪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
中和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流行於華北地區,尤以北平為最。此節日乃由唐德宗下詔成立。相傳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為太陽真君的生辰,民間習於是日相互贈送百穀、瓜果,並以「太陽鳩糕」祀日,祈求農作物豐收。見《新唐書.卷一三九.李泌傳》。
|
春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春前一日,用土、蘆葦或紙作成的牛,稱為「春牛」。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唐.盧肇〈謫連州書春牛榜子〉詩:「不得職田飢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也稱為「土牛」、「泥牛」。
|
雅美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今也稱為達悟族。居住蘭嶼。為典型的海洋民族,男性捕撈魚類,以水田種芋,山田種粟。傳統有半穴居房屋,共分七社。屬父系家族,其語言文化與菲律賓北部巴丹群島居民語言相同。每年三月至六月為其飛魚祭,有繁密的漁撈文化。
|
打耳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射耳祭,為臺灣布農族傳統狩獵祭儀,每年在四、五月間由各家族分別辦理,男性老少群聚祭場參加,女性則不能參與,祭儀包括槍祭、祈福、射獸耳、分獸肉、頌功酒宴等。
|
蓄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蓄充足。如:「今年風調雨順,水稻豐收,故穀倉蓄足。」
|
抽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指豐收。抽豐本指歉收的人向豐收的人乞助。引申指向財物多的人求取,以補助自己的不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鄰里之間,見說高愚溪在福建巡按抽豐回來,盡來觀看。看見行李沉重,貨物堆積,傳開了一片。」《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哥這番去,若是多抽豐得幾十兩銀子,回來把父親母親葬了。」
|
鞭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習俗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縣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豐收。唐.元稹〈生春詩〉二○首之七:「鞭牛縣門外,爭土蓋蠶叢。」也稱為「鞭春」、「打春」。
|
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為古近東民族所崇奉的神。根據迦南族神話,巴力為職司萬物化育的神,與職司死亡、不育的神莫特為死敵。二神相抗時,若巴力勝則連續七年豐收,莫特勝則連續七年乾旱飢饉。巴力是眾神之王,同時也是許多地方的地方神,類似我國的土地公。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