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娘子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唐代平陽公主所組織的軍隊。平陽公主是高祖第三女、柴紹之妻。高祖將起義兵,公主於鄠縣莊所,散發家財,招募山中亡命之人,起兵響應高祖。前後共領軍七萬,威震關中,當時號稱為「娘子軍」。見《舊唐書.卷五八.列傳.柴紹》。後泛稱由女子所組成的隊伍。如:「金門女兵是由一批訓練有素的娘子軍所組成,有現代花木蘭的美譽。」
|
解放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部隊最先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民國十七年上井岡山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為「紅軍」。抗戰結束後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為「解放軍」。
|
軍國民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國民教育思潮乃清末民初由於列強環伺、國勢日蹙下,所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所謂軍國民教育,乃在培養全體國民皆具有軍事方面的知識技能,發揮自衛能力,抵禦外來的侵略,以達中國之獨立自由。清末軍國民教育思潮演進的階段有五:
1.萌芽期:光緒二十六年(1900)繼八國聯軍的慘禍之後,使國人莫不亟力探尋救亡圖存之道。光緒二十八年奮翮生於〔新民叢報〕中首倡軍國民教育,他說:「軍者,國民之負債也。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與此同時,蔣百里更訂有軍國民教育推行方案:一是屬於學校的,主要在擴充軍人教育於學校內,變學校為軍隊;二是屬於社會的,目的在... |
大樹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東漢大將馮異。《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2.不居功自傲的將領。《南史.卷五五.馮道根傳》:「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大樹將軍也。』」
|
軍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整個軍隊的儀容、氣象、紀律而言。晉.左思〈魏都賦〉:「其軍容弗犯,信其果毅。」
|
揮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揮軍隊。《三國演義》第五回:「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
|
軍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的事務。如:「軍事顧問」。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也稱為「軍務」。
|
盟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締結同盟國家的聯合軍隊。如:「盟軍決定從西海岸登陸以襲擊敵軍。」
|
充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遣發罪犯到遠地服役,稱為「充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姚乙認假作真倚官拐騙人口,也問了一個充軍罪。」《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裡交結欽犯,藏著欽贓,若還首出來,就是殺頭充軍的罪,他還敢怎樣你!」
|
右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天子三軍,為中軍、左軍、右軍。《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
2.晉書法家王羲之,曾為右軍將軍,故有王右軍之稱。唐.高適〈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