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8 ms
共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作暗號的祕密語言。[例]諜報人員通常在傳遞情報前會以暗語辨識敵我。
|
能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常目力能辨識目標物的最大距離。也就是目力所能辨識的清晰度。如:「今天高速公路上霧很濃,能見度很差,開車要小心。」
|
普通性向測驗組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才能完成?2.語文性向:由詞彙測驗來測量。3.數字能力:如37x73=?4.空間關係:能從不同角度辨識出同一物體的能力。5.圖形知覺:能辨認相同圖形的能力。6.文書知覺:能察覺文字、符號、數目字細微差異的能力。7.動作協調:能使眼睛、手或手指相互協調配合,並做出細微動作的能力。8.手指靈巧:手指能靈活運用,精確組合小物體的能力。9.手部靈巧:能靈活運用手腕、手肘,將物體快速移動或裝配的能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普通性向測驗組合英文關鍵字: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
|
色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眼睛不能辨別顏色的疾病。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不能區別紅綠兩種顏色,也有只能區別明暗不能區別色彩的全色盲。色盲患者常見於先天性遺傳。[例]患有色盲的人無法辨識紅綠燈,開車容易發生危險。
|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慣,並能表現於生活中。1-1-5討論對於身體的感覺與態度,學習尊重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1-2-1辨識影響個人成長與行為的因素。1-2-2應用肢體發展之能力,從事適當的身體活動。1-2-3體認健康行為的重要性,並運用做決定的技巧來促進健康。1-2-4探討各年齡層的生理變化,並有能力處理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變。1-2-5檢視兩性固有的印象及其對兩性發展的影響。1-2-6解釋個人與群體對性方面之行為,表現出不同的信念與價值觀。1-3-1瞭解個體成長與動作發展的關係,藉以發展運動潛能。1-3-2蒐集生長、發展資料來提升個人...
|
社會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經由兒童的注意而獲得;另一種知識則是兒童透過改變物體的位置、形貌,將物體轉換進而建構知識。教學生辨識地圖,了解構成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等高線,實屬必要。因此研究者乃設計相關問卷調查國小學童閱讀地圖的興趣及理解地圖能力。藉以提供社會學習領域相關人士之參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統整英文關鍵字:Social integration 參考資料湯誌龍/著。教育概論。188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圖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上也有許多功能,特別是有助於關於過程的學習。所有非放映式圖片都可用在測驗或評鑑活動,尤其當目標與辨識人、地、物有關時特別有用;非放映圖片也可用來激發創造性表達(例如說故事或寫詩等)。 舉例當地建築之照片就可用在建築形式此教學單元,教師可告訴學生,平常在周遭所看到的建築並非其實際樣子,該方式加強了學生閱讀視覺教材之能力。此外參觀旅行時所拍之照片是事後課堂追蹤活動有用之材料。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圖片英文關鍵字: Pictures 參考資料張霄亭/總校閱。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1995年初版,206-208。心理出版社。
|
人格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朔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4. 造成相當大的痛苦或功能喪失。(註1) 病程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早期就可以辨識出來,而有些人甚至在兒童期就已經出現,大約有百分之九到十三的人患有人格疾患。 分類DSM-IV-TR確認出十種人格疾患,並將這些疾患分成以下三群: A群人格疾患主要特徵為表現出古怪的或是異常行為。又可分為:1.妄想型:對身旁親朋好友,接抱持懷疑狀態,且不易信任他人;重視人格或名譽,當受辱時會採取攻擊;持續抱怨,不願寬恕他人,也無法與人相處,生活適應困難。2.類分裂型:喜愛獨處,對社會關係冷漠,情緒表達有限;無法與人建立...
|
量的意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測量的基本觀念1. 量是可觀察與測量的:量主要是抽象的,為一種性質,並非具體物,因此可運用感官來辨識出這些性質,例如長度、溫度、面積等等。2. 量具保留性:一個物體的量並不會因為改變形狀,或是因為分割而改變,舉例而言面積為100平方公尺的土地,當分割為5塊時,其總和仍為100平方公尺,由此可知,量具有保留性,改變形狀或是分割後其結果仍為相同。3. 量具比較性:當單位相同時,其所得的量是可比較的,舉例而言面積為10與20平方公尺的兩塊土地,可比較出20平方公尺的土地較大。或者兩個具體物的量可比較大小,例如鉛筆的長短,或...
|
PIS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是否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翻開PISA的測驗試題,任何一位關心教育的讀者,都可以立刻辨識出這項被國際社會普遍接納的評量目的。PISA將十五歲青少年視為「準大人」,評量目的在於檢驗他們是否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PISA稱之為「素養」)。因此它強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應用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而非複製學校課程的內容。「生活化」和「應用」是PISA評比的兩個關鍵字。思考、判斷和自學能力是PISA評比三大素養最重視的核心能力。以閱讀為例,它包含三個層次:擷取資訊的能力─能從閱讀的文本中,找到所需的資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