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479 ms
共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不自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來典源文獻裡的「情來不自禁」,演變成「情不自禁」這句成語,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
|
娟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娟秀美麗。如:「她長得十分娟美。」
|
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巧媳婦沒米做不出飯來。比喻即使非常靈巧的人,做事缺乏必要條件,也難以完成。《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你如今力不從心,只索付之無奈。」也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婦做不得無麵餺飥」。
|
變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演魔術。即耍弄驚險離奇、詭異靈巧的伎藝,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趣味感。如吞刀吐火、空殼孵鶵等。也作「變把戲」。
|
情不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來典源文獻裡的「情來不自禁」,演變成「情不自禁」這句成語,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
|
粗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笨拙、不靈巧。《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小兒時尤粗笨無好,常從博士讀小小章句,竟無可得,口吃不能劇讀,遂絕意於尋求。」《紅樓夢》第九八回:「寶丫頭雖生的粗笨,心裡卻還是極明白的。」也作「麤笨」。
|
變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演魔術。即耍弄驚險離奇、詭異靈巧的技藝,如吞刀吐火、無中生有等,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趣味感。也作「變戲法」。
|
提傀儡上戲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還少一口氣兒。指傀儡無論在戲場如何靈巧,總比真人少了一口氣,比喻人當有骨氣,不可如傀儡般。如:「你難道想長期寄人籬下?要知道提傀儡上戲場──還少一口氣兒。」
|
藤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球類運動。起源於十五世紀的馬六甲一帶,具排球的整體配合、足球的靈巧傳遞和羽毛球長抽短吊等特性。比賽場地似羽毛球場,男、女子組比賽中間隔網分別為一點五五公尺和一點四五公尺高。每方由三名球員上場,僅以頭與腳控球、攻擊。
|
不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靈巧、纖細。如:「金庸筆下的小龍女清麗絕俗,從沒有不秀氣的言行舉止。」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