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滿願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滿意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滿意足」是指心意滿足。《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中有「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這句話,以「心意既滿」描述王莽心腹甄豐等人受封高官,子孫亦受恩惠,心意滿足。甄豐等人當初依附王莽,原只是想攀龍附鳳以求取功名,不料王莽竟然篡漢,自立為帝,以甄豐等人為功臣,大肆加封進爵,甄豐等人畢竟為漢朝故臣,對漢朝宗室與天下豪傑仍心存顧忌,也不敢太過囂張,所以才會有「心意既滿」之感。後來「心滿意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心意滿足。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祁奚之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國大夫祁奚,告老還家,晉侯問誰可繼任其職,祁奚先推舉其仇家解狐,後又推薦其子祁午。典出《左傳.襄公三年》。後比喻選賢舉能,不以外仇內親為顧忌,有德有才者皆可薦舉。唐.姚崇〈答張九齡書〉:「歷官三朝,年逾一紀,凡所稱薦,罕避嫌疑,實有祁奚之舉。」也作「祁奚薦仇」、「祁奚舉午」。
百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全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隨意放縱,無所顧忌畏懼。《封神演義》第三四回:「殘殺忠良,全無忌憚。」也作「肆無忌憚」。
一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肆言詈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顧忌而嚴厲的辱罵。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二.奉闍梨》:「或得酬謝不滿意,輒肆言詈辱。」
訶佛罵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無所顧忌。也作「呵佛罵祖」。
莫余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毒,毒害,莫余毒也指不能毒害我。比喻可以為所欲為,毫無顧忌。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曰:『莫余毒也』。」也作「莫予毒也」、「人莫予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